“噫!予生也晚。未能与夫子同时,一食其所剩之零头碎角之肉,岂不惜哉?”
“这,这简直是簪越,荒唐,无比荒唐!”黄同考官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气得花白的胡子在高频地抖动!
不得不说,人在心里有了恶感的时候,怎么看都是满满的恶,这便是疑邻偷斧。
当看到《太公孙子将才孰优》那句:
“战争乃政治之延续也,若德政未修,小民未惠,蛮夷不朝也;故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若众正盈朝,国强民富,万国羡我中华,自然来朝,又何必征焉?”
黄同考官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便怒道:
“马嘴不对驴唇,文不对题,可以休矣!”
既然是众评,众人都是自有公论的。
这批人都是来自社会的博硕鸿儒,每个人都有自己极强的个性和独立思辩能力,既不会为主副同考官的权威所压倒,也不会为黄同考官几句话而有所偏向。
众人很认真地将三场试卷看完,都是有了决断。
众人很清楚,博硕鸿儒是国家对他们学问和情怀的确定,是一种荣誉。
这次担任考官,很可能就是他们唯一一次为朝廷,为大明官方做的唯一一次事情。
所以每个人都竭尽所能,要留下一个清名,给考生一个公平公正。
也是给自己的人生履历划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位须发皆白的鸿儒正要开口说话,黄柏同考官举手阻止道:
“且慢!”
所有人都看向他。
黄柏同考官正色道:
“下官建议,众人不计名票签,各人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纸条上,统一收取,统一计数,中与不中,按票数多寡以定如何?”
众人看向朱锦绣主考。
朱绵绣脸上微有愠色,这老儿把我俩当成何等人了?
明显是怕众人惧我俩的权柄违心发言,真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过,朱锦绣虽是不虞,仍是点头同意道:“可!”
属官将白纸发到各人手中,各人执笔便要写下取中与否。
便在这时,又听到了一声“且慢!”
众人抬头,当然又是黄同考官。
这又要闹哪门?能不能一次说完?
黄同考官并没有觉得丝毫尴尬,反正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黄同考官看向两位主考道:
“两位大人,我等十人皆可投票,唯独两位大人,按考场规定,还请避嫌!”
避嫌?避什么嫌?
所有人都怔住了,难道两位主考官与这位生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纠葛不成?
两位主考官可都是临时由朝廷从翰林院里指派来的,要说与这张试卷的考生有牵扯不清的关系,大家是不太信的。
但黄同考官如此笃定坚定,可也难说得紧。
最惊愕的当然是两位两位主考官。
朱大人和叶大人一脸错愕,不敢相信黄同考官说的是让自己两人避嫌。
“等等,黄大人,烦请你再说一遍?”叶副主考双目圆睁。
“下官请两位大人按考场规定避嫌!”黄同考想也不想就再说了一遍,字字清晰。
这下所有人都听清楚了。
“你……污人清白,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叶副主考一生从未遇到如此难堪之事。
作为清贵的翰林官,名声乃是比性命还要珍贵的东西。
但叶副主考缺少与人骂战的机会,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出什么词汇。
口嗫嚅而将言,手颤颤而无语,实是气得发抖,却翻来覆去只能说一个岂有此理。
换了谁最在意的品质被如此当众污蔑,都会气得气血翻腾,半身不遂的。
这简直是就是把一盆屎当众扣在别人头上!
并且还不准被扣之人反抗!
并且这被扣之人还是上官,是清流中的清流!
这哪里是污人清白,这是要断人政治生命好不好!
这黄同考官不愧是“民间左都御史”!
言词之犀利,杀伤力之强,有如神兵。
朱主考也是气得浑身颤抖,好一会才缓了过来,神情冷峻地盯着黄同考道:
“汝可知自己所言?污蔑上官,此乃大罪?!”
“吾不曾腌臜营私,君子依律而行,俯仰无愧于天地也!”黄大人针锋相对。
“既如此,汝言吾二人当避嫌,当避何嫌,烦请明言。若无实证,休怪本官将你打出贡院!”朱大人追问。
既然撕破了脸,那便不必给脸了。打出贡院,黄同考的名声也就算是完了!
众同考官都瞠目结舌,不知事态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黄同考官冷笑道:“众目睽睽,这第三场试卷少了一篇便是明证,若非有暗中交易怕我等看出,又何必遮遮掩掩,将之撕去?”
朱主考皱眉道:“吾已言明,此文事涉军国大事,在朝廷批复之前,不得私阅!”
“谁信?”黄同考直接顶了回去道:
“此考生之卷耳,非军国奏折,岂有考官看不得之理?再者一介书生,虽说肚里有些墨水,然则读了两本书便能安邦定国?岂非生而知之者乎?还要我们这些官员何用?”
他这么一说,众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啊,连孔圣都说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
这考生再妖孽,也不可生而知之吧?
“很好,黄大人有自己的坚持,本官也有自己的信念,是非曲直亦需分清。如此,本官唯有请都察院,兵部,礼部,三部堂官贡院外当场决断了。诸位可赞同?”朱主考是不可能任由名声被污的。
官员间起了纠纷,当然要请都察院。
事情由“靖倭策”而已,事涉兵部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必须的。
礼部作为科举的直接管理部门,肯定是要在场的。
指定要部堂级官员决断,乃是因为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没有人反对。
于是起草决议,十二人便在决议上签字。
在此期间,他们不但要互相监督,同进同退。还要由监考官指定人陪同,寸步不离。
签字完毕,便请监考官派人传话,让院外派人请三部堂来贡院断案。
事情发展到现在,实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国家抡才大典乃是头等大事,三部堂接信之后,不敢怠慢,连忙起轿向贡院而去。
三人到了贡院外汇合,这才派人通知院内。
贡院闭锁,三人不得入内,里面的人也不能外出,所以只能请三部堂在贡院外断案了。
而且由于贡院片纸不得出外,还只能是由三部堂官隔着院门,从侧门临时开的三个窗口向里面看。
主考官朱大人则当着十位同考官的面,到窗口前面展示这篇文章。
程序虽然繁琐,却是必须如此,否则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纰漏,便可能成为别人攻讦的借口,因此宁可复杂也要保险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