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生生把刘指挥晾在一旁干瞪眼。
没办法,人家在拽文,插不上话。
如此盛会,怎可没戏份?
刘指挥便看向方唐镜?
方唐镜也很无奈,这个忙,实在爱莫能助,于是只好指了指他头顶的官帽。
刘指挥终于醒悟过来,现在自己才是三巨头里的正主审官!
“咳,咳……”猛地咳嗽两声,刘指挥打断众人的互拍,不客气地说道:
“既然尔等对这幅《清明上河图》是否赝品心存疑问,如此,尔等便可以开始查验了。”
梦之队等这句话很久了,正是求之不得。
于是也不客气,六人撸起袖子便开始干活。
这六人乃是整个府学生员中精选出来的,自然是有备而来。
其中就有专精古玩字画的官宦子弟!
便是那位沈家相公,沈师华,华亭沈家子弟。
沈家一族,近百年数代都有人出仕为官,且都成就不菲。
风行大明的馆阁体了解一下?那可是朝廷诏书和皇帝圣旨专用字体,精明的书生科考时若是使用馆阁体,也是一个隐藏的加分项。
馆阁体在大明的地位,相当于后世仿宋体在印刷品中的地位。
没错,名满天下的馆阁体,就是松江府沈家的沈度、沈粲首创,甚得永乐大帝之喜而流行开来的。
这样的家族,族中的古玩字画藏品自然极丰,沈师华其人从小就酷爱鉴赏,尤其擅长古画鉴别,在学中便有“小古董”之称。
沈师华不愧其专业之名,一出场,便从大袖里取出了一个木盒,打开。
盒里面摆放着七八样工具,除了一具精巧的放大镜之外,余者尽是一些方唐镜看都没看过,更叫不上名字的物件。
果然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在其他人还在用肉眼识别的时候,他已经拿出两样东西开始检验。
除了放大镜,还有一样,在这位沈同学使用的时候,方唐镜惊异的发现,那东西竟然是一个让他险些惊掉了下巴的火折子!
火折子不奇怪,奇怪就在于这东西不知用什么手法包裹在一支一寸长短的,打有小孙通风的圆柱状铜管里,一头可旋转打开,另一头则如喇叭状,喇叭口里面涂有银粕,还用了一块打磨得极透明的琉璃覆盖。
方唐镜登时就有些傻眼了,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手电筒好不好?
果然,只见沈师华用力一吹,顿时就将火折子吹燃,大放光明,然后放入铜管,将铜盖拧上,一束光就从前端的喇叭口照射了出来。
厉害!方唐镜心里佩服,这华亭沈家,该不会是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的支脉吧?
据史书记载,沈括乃是浙江杭州府人,距离松江府并不算远,很有可能沈家有一支到了松江发展,想来想去,也只能是这个解释了。
用“手电筒”外加放大镜去观察字画,确实能更好地找出做假的破绽,这样的方法也的确是比目前的鉴别方法先进了不知多少年,方唐镜也不得不服。
不过方唐镜并不担心他们找出什么不对付的地方。
要知道,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是极高的风险,这句话古今都是适用的。
《清明上河图》这类重宝的仿制是非常慎重和讲究的,绝不是一般的手段就能识破的。
据方唐镜从后世了解到的知识,这些闽地版清明上清图的仿制过程相当复杂,说是蚂蚁搬家,一比一的一点点复制也不为过。
首先把原作摹本用两面红番国私运过来的纯静琉璃夹在中间。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绢本,具备有较强的透光性,所以夹在纯静琉璃中间后,就可以对着光线将其上的图形图案一一影射出来。
这个时候,再用一张薄如蝉翼,几近透明的蚕绢套在纯静琉璃外面,如此一来,影射过来的图案就可以一一呈现在这张蚕绢之上。
然后再由资深画工配色,将原画影射的图案一点点的描在薄蚕绢上。
由于《清明上河图》乃是一卷五米多的长画,所以必须分解成十多幅逐一仿制,整个过程耗时半年,中间不可出半点差错,否则整幅画便前功尽弃。
仿制完成之后,再用特殊的手法重新装裱到与原摹本相同的绢布上去。
之后是题跋,题字,刻印盖章,最后才是作旧。
不仅如此,还要伪造假画的“历史”,必须有一个令买家信服的历史传承,别人才会深信不疑。
整个制假过程成本不菲,人工先不说,单单是两块纯静琉璃的花费就要两百两银子。
配色的材料也是一笔相当大的花费,由于历史的缘故,宋时制作颜料的材料很多不是失传就是更改了名称,想要还原当时的颜料,不下大成本是不可能的。
林林总总这些加起来,一幅赝品越是精细,它的成本就越高,以快哉风这一幅为例,虽说不算多高端的仿品,成本也要了五百五十两。
若再加上被官府发现的风险,高成本高风险更难以计算。
这几乎可以算是古代最顶尖的制假水平,每一幅赝品都不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
当然也绝不是想找出它的破绽就能找得出来的!
事实证明,方唐镜还是小看了天下英雄。
就在大约三分之一柱香的时候,那沈师华已经得出了结论,自信说道:“这画果然是极高明的赝品。”
赝品,当然众所周知,大家想要知道的是此画作伪在何处?
沈师华没有让大家失望,他指着《清明上河图》的左下角张著所作的题跋道:
“这印泥乃是我大明洪武后期的制法,绝不可能是元朝之物,故而可以肯定,此画是赝品无疑。”
高明!
方唐镜不由点头称是,在画的本身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下,专门从画外细节处做文章,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
实际上,后世许多鉴别古玩的专家,走的就是这条路子。
但时代不同,后世是在无数尖端仪器的辅助下才能完成的任务,此时沈师华凭借着一面放大镜,一只弱化版的“手电筒”,轻易就看穿了作伪之处,靠的还是自己的真本事。
此时沈师华的面上无悲无喜,仿佛事情本就该如此!
反倒是梦之队其他成员喜形于色,这次不但拿下了开门红,还意味着夺取了这次文会首秀的机会,写点什么好呢?这倒是一个问题。
不过这难不倒六人,他们六人不但诗书满腹,而且才思敏捷,各有绝学,到时只需要从六人的文章里选一幅最好的出来,又能再次大大的刷一轮声望。
想到这里,六人不忘看向方唐镜,心生感激之情,真是大好人啊,活着的声望摇钱树,随便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