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5章 公元前657年之东周列国(十四)

最新网址:m.bquge.cn

公元前653年,郑文公二十九年,齐国对郑国发起了进攻。面对齐国的军事压力,郑国的正卿孔叔向郑文公提出了严峻的现实:郑国既不能强硬对抗,又不能软弱屈服,否则只有灭亡一途。

孔叔建议郑文公向齐国屈服,以求得国家的存续。郑文公对此表示理解,他告诉孔叔自己已经明白了齐国的意图,并请求孔叔稍等片刻,暗示他已有应对之策。

孔叔则表达了对形势紧迫性的担忧,认为事态紧急,不容拖延。随后,在夏季,郑文公采取了极端措施,杀死了申侯以讨好齐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和与齐国的紧张关系。

到了秋季,鲁僖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国的世子款以及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策划对郑国的进一步行动。

进入冬季,郑文公为了进一步缓和与齐国的关系,派遣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显示出郑国对齐国的顺服态度。

公元前652年,郑文公三十年,鲁僖公与周王室的使者以及齐桓公、宋桓公、卫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和郑世子款在洮地会盟,商讨如何安定周王室。

郑文公请求参加此次盟会,这不仅是为了表示对周王室的忠诚,也是为了向诸侯国展示郑国的顺服和合作意愿。

公元前653年,郑文公二十九年,面对齐国的军事压力,郑文公采取了一种策略,派遣太子华代前往宁毋,试图通过和齐桓公的谈判来缓解郑国的困境。

太子华向齐桓公提出了一个条件,即如果齐桓公能够除掉郑国的三个有权势的家族——泄氏、孔氏、子人氏,郑国愿意成为齐国的内臣,以此来和齐国讲和。

齐桓公在听到太子华的提议后,初步表示了同意,但这时管仲提出了反对意见。

管仲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会合诸侯,是因为礼和信,如果用邪恶的方式来结束,那么之前的德行就会毁于一旦。

他强调,儿子不应该违背父亲,这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这叫做信。违背了这两点,就是极大的邪恶。

管仲还指出,如果齐桓公用德来安抚郑国,而郑国不接受,那么再率领诸侯讨伐郑国也是正当的。

但如果带领着郑国的罪人以兵进攻郑国,郑国就有理了,而且会合诸侯的目的是为了尊崇德行,而不是让奸邪之人列于国君之位。

齐桓公在听到管仲的劝告后,认为管仲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辞谢太子华的提议。太子华因此得罪了郑国,郑文公得知后非常愤怒,最终决定将所有的儿子赶出郑国。

郑文公在处理与齐国的关系时,试图通过牺牲国内的权势家族来换取和平,但这一策略并未得到实现。

而管仲的智慧和坚持,体现了他对礼和信的重视,以及对诸侯会盟目的的深刻理解。

同时,这也揭示了太子华个人的野心和短视,以及郑文公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极端反应。

公元前643年,郑文公三十年,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继承权争斗,导致国家陷入混乱,政局不稳,国力衰退。

这一变故对周边的诸侯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原本依附于齐国的诸侯国开始寻找新的靠山或自立更生。

郑文公抓住这一机会,开始朝于楚国,试图与楚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盟关系。

到了公元前639年,郑文公三十四年,楚成王与宋襄公在孟邑举行会盟,这是一次重要的诸侯集会,标志着楚国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好景不长,次年(公元前638年,郑文公三十五年),宋襄公因不满郑国的动向,决定进攻郑国。作为回应,楚国出兵攻打宋国,以救援郑国。

在这场冲突中,宋军遭遇惨败,宋襄公本人也受了重伤,其军队损失惨重。同年十一月初八,郑文公的夫人芈氏和姜氏在柯泽慰劳楚成王,显示出郑国对楚国的忠诚和感激。

楚成王则展示了战争中俘虏和被杀敌人的左耳,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战争胜利的展示方式,但被一些君子认为不合于礼,因为它违反了女性不参与战争的传统规范。

第二天,楚成王进入郑国接受享礼,郑国以极高的礼遇接待了楚成王,敬酒九次,庭院中陈列了丰富的礼品。宴请结束后,楚成王在夜间离开,郑文公的夫人芈氏送他至军营。

楚成王离开时带走了郑国的两个侍妾,这可能是对郑国忠诚的一种奖赏,或是进一步巩固双方关系的政治举动。

公元前637年,郑文公三十六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路过郑国。郑文公在得知公子重耳即将到达郑城的消息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郑文公认为公子重耳因叛父君而逃亡国外,不忠不孝,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因此主张不必以礼相待。

郑国的正卿叔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叔詹认为公子重耳具有“三助”,是天佑之人,将来必定能够回国为君。

首先,重耳是狐氏女所生,狐与姬同宗,这种同宗联姻预示着他非凡的命运。

其次,重耳流亡国外十八年,晋国内一直不安,这表明天意在等待贤人回国为君。

最后,跟随重耳的赵衰、狐偃、介子推等人都是当代的英雄豪杰,他们的辅佐将使重耳能够成就大业。

尽管叔詹的分析颇具远见,但郑文公并未采纳他的建议。郑文公质疑重耳年事已高,且长期流亡,怀疑他是否还有作为。

叔詹见郑文公无意以礼相待重耳,又提出如果不礼遇就应该杀掉重耳,以除后患。

郑文公对此感到哭笑不得,认为叔詹的建议前后矛盾,最终决定既不礼遇也不杀害重耳,而是下令紧闭城门,不允许重耳进入郑城。

公子重耳得知郑国的态度后,愤怒地改变路线前往楚国。这一决定最终证明是正确的。

公元前636年春天,重耳得以返回晋国,并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即晋文公。

晋文公的即位,标志着晋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郑文公当初的决定,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教训。

同年,即郑文公执政的第三十七年的秋季,郑文公派遣军队对滑国发起了攻击。

当郑军挺进滑国的领土时,滑国的居民顺从地接受了郑军的占领。

最新网址:m.bquge.cn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