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城的繁华街道上,一名身高九尺的中年人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他身后跟着几辆马车,马车四周则是数十名护卫,这样的阵仗显然非同一般。
围观的人群开始猜测这个中年人的身份。
很快,有人认出了他。“这是李大将军。”有人低声说。
“哪个大将军?”有人好奇地问。
“你问哪个?当然是李靖李大将军了!”
听到这个名字,围观的人群立刻变得安静,没有人敢说话。
他们知道,这位将军是皇帝李二的得力干将,深受信任,而且他是武将,手握重权。
崔正德也在这个围观的人群中,他看到李靖将军出现,感到十分困惑。他只是一个崔家的公子哥,和李靖并没有什么交集,不明白为什么李靖会出现在这里。
李靖走到崔正德面前,淡淡地扬起手。
“啪!”
一记耳光重重地打在崔正德脸上,力道之大让崔正德几乎无法承受。他的脸立刻肿起了一指高,剧痛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李将军,你为什么打我?”崔正德强忍着疼痛问。
李靖再次举起手,又是一记耳光打下去。“来人,带走。”他命令道。
五六十名玄甲军立刻行动起来,他们迅速制服了崔正德的护卫和伴当,将崔正德带走了。
其余侍从试图反抗,但被玄甲军一脚踢倒,接着被长戟砸晕。
所有的护卫都惊呆了,他们知道,玄甲军办事,谁敢阻拦?
李靖站在李长歌店铺门口,笑眯眯地对店主说:“长安城有些仗势欺人之徒,东家受惊了。改日带上礼物,李靖亲自来为东家赔罪。”说完,他转身离去,玄甲军押着崔正德跟在他身后。
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长歌在路人的窃窃私语与丫鬟的低声提醒中,确认了来者的身份——大唐初年名震天下的大将李靖。
他知道,在那个突厥频繁侵扰边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李世民勃然大怒,果断撤换掉无能的将领罗艺等人,亲自策划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灭国之战。最终,正是李靖凭借卓越的智谋和勇猛,瓦解了突厥内部势力,一举将其彻底击溃,为大唐边疆带来了长久的安宁。
因此,李长歌毫不怀疑李世民对李靖的倚重程度,也只有如李靖这般战功赫赫的大将,才能仅凭一现身,就让繁华商铺街上数百上千人噤若寒蝉,不发一丝声响。
此刻这位朝廷重臣竟然亲临闹市,参与民间的打黑除恶行动,这让李长歌心中疑窦丛生。尤其是刚才李靖那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似乎预示着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权谋争斗。李长歌推断这可能是一场豪门大族之间的博弈,而自己或许只是这场棋局中的旁观者。尽管如此,他还是尽量安抚受惊的丫鬟,并决定暂停今日的营业,劝离店内顾客,以免无辜卷入纷争。
秦若婵在一旁静静目睹这一切,她的女伴杜莲儿面露紧张,脸色苍白地问道:“若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李大人会出现在这里?这崔家少爷不是……”
秦若婵苦笑着回应道:“李叔叔此番现身长安街头,其中必然有其深远玄机,具体详情我也不得而知。”她作为秦叔宝的女儿,自然清楚自家父亲与李靖同为李二麾下的一时瑜亮,两人虽出身不同,但均是李世民的心腹干将,私下里也多有交集。
秦若婵对于李靖的印象,向来是一位深沉内敛、严肃古板之人,行事从不做无谓之举。如今却见他亲身涉入市井纠纷,仗义出手,确实让人感到颇为蹊跷。
崔正德,这位出身于赫赫有名的清河崔氏的公子哥,其声名之盛几乎与李靖不相上下。
此次在云裳幽前的对峙,让秦若婵不由得联想到了朝廷上的一场暗潮涌动。
她推测,或许陛下已经准备对崔氏动手,甚至可能剑指整个五姓七望门阀联盟。
这个问题,在秦琼所属的李世民一派中早有讨论,只是由于担心天下动荡,陛下才迟迟未下决心,但看来如今已有了周全的计划。
然而,秦若婵也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这个云裳幽老板背后是否有着尊贵的身份,比如是李世民遗落在外的皇子?虽然这个想法近乎天方夜谭,毕竟一个陛下的皇子怎会如此招人讨厌?再者,从他对丫鬟的体贴照顾来看,这一猜想似乎可以排除。尽管对这个云裳幽老板依然抱有较多恶感,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对方对待下人的态度让她心中闪过一丝好感。
随着这场冲突逐渐平息,秦若婵携女伴杜莲儿悄然离开了这条街道,留下的是李靖冷静而威严的身影。
在整个抓捕过程中,李靖沉默寡言,只向李长歌投去温和的笑容,并加以安慰。
面对崔正德歇斯底里的呼喊,李靖始终面无表情,直至将其押上马车,才淡然地看向他。
“你叫什么名字?觉得自己很冤枉吗?”李靖问道。
崔正德听闻李靖终于搭腔,非但没有惧怕,反而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李将军,我一个人冤也就罢了,可我清河崔氏向来以诗书传家,行事规矩。李将军为何要仗势欺人,冤枉我清河崔家?”他的底气正是来源于崔家庞大的势力和深远的影响,深知一旦失去崔家的支持,李二的江山也将受到动摇,心想李二都不敢轻易动崔家,李靖此举岂不是自寻死路?
李靖对此仅报以淡淡一笑,平静回应道:“有什么冤屈,待到大理寺再申诉不迟。
”一听“大理寺”,崔正德不禁愕然,难道这不是李靖的意思,而是自己无意间得罪了大理寺某个新官想借此立威?又或者,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政治博弈?甩掉这些杂念,崔正德强迫自己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