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借钱?”李长歌打趣道。
“不是这个,公子您献出了这么多举世罕见的宝物给陛下,这是大功一件。陛下对您的贡献铭记在心,很快就会进行封赏。”李二正色道。
“封赏?!”李长歌立刻摇头拒绝,深知大唐朝廷斗争激烈,不愿陷入官场的派系倾轧之中。
“不去不去,我可不想当官,老李你自己去吧。”
李二被李长歌的回答惊得瞠目结舌。
魏征则适时解释:“公子误会了,陛下的意思是封赐爵位,有俸禄,但不必每日上朝,类似于荣誉性质的职位。”
李长歌一听不用每日打卡上班,顿时来了兴趣:“哦……这样啊,什么级别的国公?”
李二尴尬地笑了笑:“这个嘛……以现在的情况,可能国公之位尚欠火候……”
李长歌哈哈大笑,拍拍李二的肩膀:“你看你紧张的,陛下日理万机,我这点功劳估计也就是意思意思,赏点钱财罢了,大家别想太多。”
尽管李长歌嘴上这么说,但他内心并不相信李二所说的封赏会有多丰厚。
前世阅读过不少历史小说,深知封赏之事往往与军功挂钩,但他也明白给予手榴这类现代武器,无疑是对军事实力的巨大提升,某种程度上可视作重大军功。然而,他怀疑以李世民目前的认知水平能否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于所谓的封赏,李长歌并未抱有太大期望。
就在此时,长孙皇后出人意料地用手肘轻轻碰了碰李二,并瞪了他一眼。
李二顿时尴尬一笑,魏征等大臣也忍俊不禁。
此刻的李二心中五味杂陈,仿佛自己是个吝啬的父亲,不舍得对儿子施予恩惠一般。其实若非现实条件所限,他早想让李长歌成为顶级宗师,甚至入住东宫。但转念一想,若国家太平盛世,或许就无法发现李长歌的这些才华了。
李二只好先打着哈哈,暗自琢磨着如何恰当地进行封赏。
眼见皇后并无异议,几位重臣也未表示反对,即便世家大族有人心生不满想要阻挠,考虑到他们并不知道李长歌的真实身份,安全问题应该还能妥善处理,多派些兵马保护即可。
“公子你记住,这可不是玩笑话,肯定会有封赏一事!”李二强调道,“另外,关于曲辕犁的事……嗯,你也清楚……”
“行了行了,老李你快上马车吧,再耽误天黑就得走夜路回长安了,这一带可是突厥人活动频繁,别磨蹭了,你们赶紧启程吧!”李长歌催促着。
送走了李二一行人后,李长歌愈发感到困惑。
这位自称富商的老李似乎急于赶路,又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而他的关注点显然并不全在赚钱发财上,这让李长歌颇感蹊跷。
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者,能够结交到几个眼界开阔、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朋友,共同分享科研的乐趣,也算是一件乐事。
……
李二马不停蹄地赶回长安,心中满载着无比重要的收获。
在他看来,天下万物之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能够让百姓粮食增产的化肥了。尽管化肥的工业生产流程还需李长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实验室制备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之间尚有差距,但李二对此并不急躁,因为他愿意等待。
然而,对于曲辕犁这件神器,李二却无法按捺心中的迫切。
在隋末乱世结束后,天下重新归于一统,百姓得以重新耕种、休养生息。而朝廷此时面临着人口锐减、税收不足的困境,国库空虚,连玄甲军的饷银发放都可能随时中断。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这时曲辕犁的出现,无疑将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计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回到宫中……
李二并未等到次日早朝,而是立即召集了房玄龄、长孙无忌、段纶等一众文臣,在甘露殿召开紧急会议。
夜深人静之际,接到传唤的大臣们个个面带困惑,他们猜测是否宫中有何变故,毕竟在古代,深夜召见往往预示着非同小可的事情发生。
当众人步入大殿时,看到李二拧紧眉头的表情,更加确定事情非同一般。
意想不到的是——
“参见陛下!”
“深夜传唤,可是宫中有事发生?”
“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二见到几人进殿后,竟然放声大笑起来。他眉眼舒展,完全不见刚才紧张焦急的模样,反倒像是孩童过年般兴奋异常。
“房玄龄、段子明,你们来了,太好了。”
李二笑容满面,“朕确实有一件大事要交给你们去办!”
李二脸上的喜色让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段纶都看得一愣。
杜如晦与魏征随后步入殿内,两人同样面露红光,满心欢喜。
他们心中暗自思量:今天究竟是什么日子,能让陛下如此开心?
李二随即转向段纶,神情庄重而兴奋地宣布:“段子明,朕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去办!”
段纶听闻此言,立即恭敬回应:“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遵照您的旨意行事。”
段纶虽非天策府核心成员,在诸多历史演绎中并非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他出身隋朝,归降大唐后能够被李二提拔至六部尚书的高位,足以证明其才能非凡。他虽低调,且身为前朝降臣,史书上记载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能力不足。年轻时的段纶曾行侠仗义,散谷周贫,颇似西晋太康年间的祖逖。尽管作为降臣必须更加谨慎低调,但段纶对李二的政治路线却始终坚定支持,并凭借出色的办事能力逐渐升迁至尚书之职。
面对深夜传唤,段纶心中颇为困惑。身为工部尚书,最近正忙于手榴、神臂弓、精铸铁甲等重要事务,他不明白还能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大事需要他亲自处理。
正当他疑惑之际,李二给出了答案。
“现在我要你组织制造一批农具,数量庞大,务必细心办理。”
“农具?陛下,您说的是什么样的农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