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2章 半路杀出个吴王李恪,事倍功半!

最新网址:m.bquge.cn

李恪抵达太极殿时,朝臣们已经悉数到场,在外三五聚拢在一起,低声议论着。

正在与长孙无忌说话的张成行注意到李恪后,连忙对长孙无忌拱手直言道:“辅机,吴王来了,礼部近期正在拟定考核僧侣的文卷之事,在这件事情上,我想听一听吴王有什么意见。”

“这件事情毕竟是他提出的,或许他会有些别出心裁的想法。”

此老说的直白恳切,没有遮遮掩掩,附近人听到,不由诧异看了眼张成行。

你张成行倚老卖老太过了吧。

你本来就是怀疑对象,现在难道要直接承认自己在太极宫中投下了赞同票?

许多人心中暗暗想着,纵使是关陇系的朝臣,倒也不敢在没有得到长孙无忌等宰辅们的同意率先发难,所有人都看向长孙无忌。

李承乾不由捏紧了拳头。

尽管他也理解张成行投下赞同一票的目的。

可心中还是十分不舒服。

尤其张成行还要请教李恪!

长孙无忌却知道张成行的目的,此老当着众人的面说这件事情,当着众人的面请教李恪。

其实就是不愿偷偷摸摸的,要光明磊落的做。

同时也是在告诉他,太极宫是其投下了赞同票。

光明正大,就意味着其并非是要投效吴王李恪,或者说支持吴王李恪,只是单纯的想要做好这件事情。

“张老,我也想听听殿下有什么别出心裁的见解,我们一起听。”长孙无忌爽朗笑着回复道。

张成行笑而点了点头,他已经知道长孙无忌的意思了。

之前的事情长孙无忌没有放在心上。

“殿下。”长孙无忌主动替张成行招呼李恪。

李恪一路思绪重重,听到声音看去,注意到长孙无忌招手,他露出笑容走了过去。

“我们也去听听。”褚亮提议道。

“一起!”

……

很快,岑文本等人也聚集过去了。

卢赤松、王珪、唐俭三人远远看着。

卢赤松不由轻微冷哼一声。

“殿下,礼部正在汇同玄奘等得道高僧草拟佛教的考核试题,不知殿下有没有好的建议给礼部。”

“请殿下不吝赐教。”张成行郑重一拜。

如果说刚听张成行之言,他还怀疑这是故意给他出难题,此老郑重一拜之下,李恪倒是没什么怀疑了。

他赶忙扶助张成行:“张大人太客气了。”

李恪说着看了看周围的宰辅们,笑着打趣道:“诸位宰辅大人这么眼巴巴盯着我一个属下,给我的压力有些大啊。”

长孙无忌好笑道:“殿下还是别拿我们这些老家伙开玩笑了,我们都想听一听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不错,吴王尽管畅所欲言。”

……

众人笑着附和,李恪笑了笑,然后变得郑重:“其实即便张老大人不来找我,我也是要去找老大人的。”

“对考核,我的确有些想法。”

“我们通过考核,办法度牒,其根本目的是选拔出真正的得道高僧。”

“那么,得道高僧到底是什么呢?”

“是单纯对佛法的研究?”

李恪摇了摇头:“我认为不是,一个佛门高贤,不能光看其是否精通佛法,真正在百姓心中的高贤,应该是知行合一。”

“可以真正去践行佛法传达的真善美。”

“修佛不应该是枯坐一座寺庙中,敲敲木鱼,拜拜佛祖、朗诵佛经。”

“这佛经应该在心中朗诵,拜佛应该用脚步去行走于天下,在扶危救困中修行。”

“在这一点上,儒释道三教,道教做的最好,故而民间有乱世道门,盛世佛门这种说法。”

……

众人看着李恪侃侃而谈。

钦天监的李淳风与袁天罡相互对视一眼,也从后面走了上来。

“……”

“所以,我认为朝廷还要引导佛门中人改变以往一些习惯,比如考核不单单要有文卷的考核。”

“文卷考核,可以颁发度牒,但是这块度牒不意味着成为正式的,朝廷认可的僧尼。”

“还要在度牒上,得到最少三地刺史的印章,才能正式生效。”

“如何得到刺史的印章呢?做实事,但凡有资格参加考核的佛门中人,识字、而且他们会学习佛门的一些治病救人的医术,他们可以行走在百姓中,可以讲一个村野的百姓识字,识得经文也是好的,也可以行走天下,用他们修佛过程学到的医术治病救人。”

……

“总之要践行,当其得到一地百姓感念,纵使他是个不知名的修佛之人,我们的刺史是不是应该给人家盖个印章呢?”

“这都不给,那就是我们的刺史昏聩,庸庸碌碌,将百姓民生福祉视之无物。”

李恪停了下来,谦虚一笑:“这都是我的一些粗浅之见,仅供老大人参考。”

哈哈……

长孙无忌指着李恪笑道:“殿下,年关将近,各道刺史马上就要回京述职了,你这些话让他们听到,大家可都是会埋怨你的。”

“你这明着考核佛门僧尼,可同样也是反过来利用僧尼监督地方刺史。”

其他人也不由笑着点头。

杜如晦等人相视一眼,觉得这个办法的确不错。

张成行郑重作揖道:“殿下之言,令臣醍醐灌顶,这不是粗浅之见,是金玉良言,下朝之后,臣就与玄奘法师等人商议。”

“张大人,我道家是否也可以在考核之中呢?”李淳风忽然提问道。

张成行以及其他许多人都不由愣怔。

还有人要上赶着给自己的教统增加难度?

“李大人、袁大人是聪明人。”李恪笑着称赞道。

的确是聪明人,考核短时间看,似乎对其教统发展产生了制约。

可经过考核、实践选出来的都是真正的人才。

而带着些许强迫性质,引导的实践,则会在民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李袁二人分明就是看清楚去腐存精背后的巨大利好。

杜如晦等人相继醒悟,纷纷开口说道:“钦天监的两位大人的确是聪明人。”

张成行巴不得礼部能做成此事,连忙点头应道:“当然,只要道门愿意,礼部一定平等对待。”

儒释道三教,礼部掌握两教考核。

张成行感激的看了眼李恪。

“多谢张大人。”李袁二人作揖欣然感谢。

“开朝!”

吱呀!

声音从太极殿内传出之际,太极殿大门缓缓打开。

君臣礼毕后。

李恪瞧着皇帝老子精神似乎有些勉强,不由微微皱眉。

“陛下,臣年纪大了,请陛下恩准臣辞官归隐,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杨师道率先站出来,大声祈求。

众人不由精神一震。

便是李世民也瞬间集中精神,杨师道请辞,将会成为今天朝堂权利争夺的开始。

杨师道请辞,这是大家没有讨论,达成的默契,三辞三拒之后,君臣这段佳话也是时候该结束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赞许道:“杨爱卿忠君体国,在宰辅这些年,兢兢业业,如今年纪大了,朕是应该体恤爱卿。”

“请辞朕准了,稍后赐爱卿个人二等文忠勋章一枚……”

“臣谢陛下。”杨师道激动感谢道,后面的财帛赏赐杨师道不在意,不过这枚二等文忠勋章让杨师道十分激动。

这是偌大朝廷,颁发的第一枚个人二等勋章。

此前赫连铁男、郝瑷等人也不过是一枚三等勋章罢了。

这枚二等文忠勋章,再配以他宰辅的身份,死后一定会被朝廷追封王爵的。

杨师道感激涕零,下跪拜谢。

许多人眼红的看着杨师道。

死后追封王爵!

虽然不能世袭罔替,可身后名有了!

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一个身前身后名嘛!

张成行瞧着也十分激动,他估摸着,儒释道三教,礼部独掌两部,凭这个功劳,纵使二等文忠勋章这种能够死后追封王爵的勋章得不到,一枚三等勋章,配以他一部尚书的退前官职,封公爵差不多,最次也是个侯爵。

“爱卿免礼。”

“谢陛下!”杨师道再次谢恩后起身站到一边。

他其实隐约清楚,这枚二等文忠勋章,他最大的功劳来自于几次站在李恪革新一边得来的。

因为陛下也希望革新。

“陛下,中书省十三位宰辅,经过这一年检验,似乎比十二位更合适,臣以为兵部尚书李将军适合入中书省。”郑善果慢吞吞走出来,说的话也十分温吞。

可内容却惊的所有人瞪大眼睛。

倒不是李绩入中书省。

这事情早有传闻,大家早心有准备。

众人惊的是郑善果出面举荐李绩,这分明就是在帮关陇系!

长孙老狐狸怎么做到的?

“陛下臣以为郑大人的提议很合适。”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王珪也跟着开口。

“臣赞同!”

“臣附议!”

……

很快,除了房杜褚岑以及卢赤松外,剩下的七位宰辅同时表达赞同。

杜如晦等人相互对视一眼,暗暗看向长孙无忌,心中极为震惊。

他们很费解,长孙无忌到底是怎么说服王珪等人的。

李恪也不由皱了皱,他倒不是因为李绩入中书省,而是因为关陇系和并州系这次的合作。

他在猜测,是什么利益驱使两系合作?

他注意到,就连李泰也皱了皱眉。

李世民居于高处,看着那个平静站在那里的混球儿子,不由又好气又好笑。

昨天晚上叫他去太极宫,原本就是想听一听他对李绩入中书省中这个传闻的看法。

可这混球从始至终都没有提。

这是根本不在乎!

现在也明显没有出来反对的意思。

何况反对也没有用了,七位宰辅同意,人数过半,除非他这个皇帝否决。

可他不能,之前是他自己要提拔李绩入中书省的。

而且李绩入中书省,更有利于他掌控中书省。

“准了!”

“陛下,秦王在户部历练数年,吴王在吏部历练之后,转任大理寺,如今兵部尚书空缺,臣以为秦王应效仿吴王去大理寺历练,转任兵部尚书。”

“秦王知兵或许不如吴王,但西域大军出自征西大军,原本为秦王亲自所带领,辽东大都督于宁志为秦王之师,相信秦王能够很好协调好兵部和这至关重要两地的关系的。”

李世民刚要开口,询问关于兵部尚书人选之际,温彦博就站出来举荐李承乾。

并且与李恪的事情挂钩。

好似皇帝如果不答应,就是偏心。

总之其话语中,暗含着这种对比。

李世民不由皱眉,他之前想到了关陇系是在混球儿子不可能在此时李恪大理寺,所以才在这个时候推李绩入中书省。

可他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是李绩再给长子让位置。

还用两个儿子作对比。

他如果不答应就等于是偏心!

可这兵部尚书的位置,是他准备让那个混球儿子去做的。

“臣赞同。”

“臣赞同!”

……

很快,又是王珪等人相继开口表示赞同。

这就是现在的中书省。

一旦并州系和关陇系联合,除非他愿意撕破脸,否则皇权也得妥协!

“准了!”

“魏王工部任职日久,臣以为应该去户部历练。”王珪的举荐让李世民瞬间明白了。

这就是一次利益的交换!

李世民心中暗生怒火,忍耐着,沉声询问道:“工部呢!”大家明显能听出皇帝语气中暗含的温怒。

“工部臣举荐河北別驾王琮!”卢赤松站出来大声道。

利益瓜分!

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瓜分!

朝廷诸部职位,早在这些人的默契之中了。

李世民心中十分的愤怒,脸色渐渐变黑,昨夜没有休息好,再经此事,他心中的愤怒已经快压制不住了。

这是大规模的利益瓜分!

“父皇!”

就在此时,忽然有声音响起,众人刷的一下看向从始至终都没有开口的李恪。

李恪横跨而出,大声举荐道:“工部尚书人选,儿臣也想要举荐一人!”

卢赤松不由微微皱眉。

这工部尚书的人选,是默契之下留给河北士族的。

现在李恪却要出来截胡,着实可恨,同时他也十分担忧。

此人不开口,一旦开口,就绝对不能轻视。

“儿臣举荐前宰辅陈叔达之子,并州刺史陈政德入工部担任尚书,晋阳试点之后,并州作为试点先行之地,即便没有朝廷的政令,也应该主动做起来,哪怕是很小的行动也可以。”

“可观陈政德近一年的表现,很令人失望,陈政德不适合做一个地方改革的闯将。”

“陈政德很明显无法在并州开展事物,不如将其掉入朝中,担任工部尚书。”

“至于并州刺史,儿臣推荐宇文节,晋阳行宫的特殊性,晋阳郡守一直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宇文节恰不是并州籍贯,祖籍关中,附和一地刺史不得有本地担任的惯例,而宇文节此人在晋阳试点推行中,表现出了应有的能力和魄力。”

举荐一个与并州系交好的江南士族入朝担任工部尚书,然后推举了一个关陇系之人充任并州刺史?

李世民短暂的狐疑后,瞬间就想明白了。

陈政德入朝,至少王珪和唐俭不能反对,否则就会得罪江南士族!

刺史和尚书品级相同,但是一个是朝廷六部主官,京官,一个只是一地封疆大吏。

只要是有野心谋求入中书省宰辅之人,就一定要先入六部!

而把一个关陇系的人放在并州当闯将!

哈哈……

李世民心中不由爽朗大笑。

之前这些人联合让他妥协的愤懑之气瞬间全都消除。

其他几个位置转了转去,也还是他的儿子掌控。

“臣赞同!”岑文本大声附议。

“臣赞同!”褚亮紧随其后。

“臣附议。”

“臣附议!”

当房杜褚岑四位宰辅接连附议后,王珪、长孙无忌等人的脸色终于忍不住变了变。

“懋公兄,你刚入中书省,对此事你怎么看?”岑文本笑着询问李绩。

李绩在相通李恪举荐这二人关节时就想要尽可能的隐藏自身。

岑文本一句话,让他成为了焦点。

他很清楚,这就是皇帝的意思!

“臣……”李绩犹豫一下,铿锵说道:“赞同!”

“臣赞同!”郑善果在李世民看向他的时候,心中无奈苦笑,顺了皇帝的意思。

这本就是他入中书省后的态度,紧跟着皇帝的步伐,做个杨师道一样有限度有性格的宰辅。

六位宰辅赞同,王珪、唐俭依旧保持沉默。

卢赤松脸色有些漆黑。

王珪和唐俭的难处他知道,作为他现在在朝堂唯一的盟友,他不能再逼迫这二人,大家彼此难堪。

长孙无忌满嘴苦涩。

原本一盘大胜的棋局,就这么被李恪给搅浑了。

目的只达成一半,答应并州系的条件没有达成。

最主要是隶属关陇系的宇文节做了并州刺史。

这简直就是在关陇系和并州系的喉咙里面扎刺。

“诸位爱卿对吴王李恪的提议有其他异议吗?”李世民心中冷笑着,询问道。

略作沉吟,没有等到反对声,继而说道:“有六位宰辅同意,其他宰辅也无异议,那就准了!”

“调任陈政德入朝担任工部尚书,宇文节为晋升并州刺史!”

“臣等遵旨!”

……

李恪半路杀出,让今天关并两系突然联合,一路所向睥睨掌控朝堂局面,差一点完全按照他们心思的布局形成。

把两系的一盘好棋搅黄。

退朝后,王珪等人面色阴沉难堪。

卢赤松跟在李泰身边,低声说道:“魏王你看到了吧,吴王这是在打压你,他不希望朝堂顶层有太多你的势力!”

……

“辅机怎么办,我们答应并州系的没有做到,而且宇文节做并州刺史,当闯将,李恪这招太毒了!”温彦博看着李恪离开的背影,咬牙切齿愤怒道。

哎!

长孙无忌无奈叹了口气:“事倍功半,功亏一篑啊!”

“只能再找机会弥补王珪了。”

……

“大哥。”李恪刚出皇城,等在外面的魏叔玉就迎了上来。

“三宝已经答应了,约在了明日见面,老兵工坊在城内有个仓库,偏僻,不会被人发现。”

“嗯。”李恪点了点头。

“大哥长孙冲给你来信了。”魏叔玉紧接着又拿出一封信交给李恪。

ps:这章晚了,大章,下一章明天早上,我这几天事情多,中午写不成,只能早上早起写好。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最新网址:m.bquge.cn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