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的宁陵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美酒。
其中,以宁陵县的张弓镇所产出的酒,极负盛名。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张弓酒就出产于张弓镇。
千百年来,古镇作坊林立,酒幌飘动。
源于商,兴于汉的张弓酒被称为蒸馏酒的始祖,先后被商汤、刘秀、曹操赐封为御酒。
至今,当地广泛流传着商王玉液祭祖敬天、王莽赶刘秀、药酒救曹军的传说故事。
只是这一切随着朱瑾颁布的《禁酒令》,遭到了不小的破坏。
原来的酒坊都被查封,酒水和酒曲,包括酿酒的各类器具,也都被官兵收缴。
凡是敢于私藏酒水、酒曲以及酿酒器具的店家,都被抓了起来,罚没家产。
有的人被检举饮酒,都被官兵抓进了牢里,严惩不贷。
朱瑾治下的两州一十八县,所有牢狱一时间也是人满为患了。
另一边,与宁陵县相邻的柘城县,也成了官府重点整改的地方。
柘城因古时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而得名,以盛产柘丝而闻名“两汉”,史有“柘丝为最”之美誉。
偌大的柘城县,几乎家家户户以种植桑树,丝织为生。
田间地头最多的不是粟、麦,而是一株又一株苍劲挺拔的桑树。
在朱瑾的命令下,柘城的桑树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只见一队官兵来势汹汹,勒令百姓们把桑树砍伐掉,随后按照官府的标准,土地全部用来种植麦、粟。
但,当地的百姓拒不从命,根本就没有按照官府的政令去做。
有鉴于此,官兵们也不再客气,纷纷找来民夫,手持斧头,把一株又一株的桑树砍伐掉。
甚至连最小的桑苗,都没有放过,直接毁掉!
柘城的老百姓见状,也被惹急了眼,纷纷拎着锄头、木棒、铁锹、镰刀等农具,与官兵们对峙起来。
“今天咱就站在这儿,咱看谁敢乱动,砍了咱家的桑树!”
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不服气,拎着一把环首刀,就挡在了自家的桑树前边。
在他的身后,上百个村民也都拎着各类农具,红着眼睛看向这群官兵以及民夫。
原本还在砍伐桑树的民夫们,被吓得面色惨白,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了。
他们只想挣钱养家糊口,可没有想过把性命搭上!
这时,为首的一名都头站了出来,怒视着那汉子,叱道:“混账!”
“你敢抗命不成?”
汉子瞪起了眼睛,后槽牙几乎都要咬碎了,愤懑的喊话道:“咱不想抗命!”
“但,这些桑树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命gen子,岂能任由你们全部砍伐?”
“官府也要讲道理!”
“我们柘城人千百年来都在种桑养蚕,织造锦绣,哪里犯过法?难道我们没有给官府纳税吗?”
都头冷哼一声道:“此一时,彼一时。”
“这是上头的命令!”
“种桑养蚕也好,织造锦绣也罢,怕是都养不活你们。”
“全部改为麦田、粟田不好吗?”
“等乱局来了,家中还有余粮,不然尔等守着这些蚕丝锦绣,甚至是一屋子的金钱又有何用?”
不管都头如何劝说,嘴皮子都磨破了,那汉子及其身后的村民都不为所动。
见状,都头一脸阴翳的表情,直接威胁起来:“谁敢抗命,杀头!”
“敢的话,不妨试试?”
遭到威胁的汉子以及村民们都不愿意屈服,还是站在那里。
“上!”
都头发了狠,赶紧命令随从的几十个官兵冲了上去。
“打!打他!”
“嘭!”
“啊!”
偌大的桑林,刹那间就乱成了一锅粥。
手持各类农具的村民,跟全副武装的官兵开始了互殴。
官兵也不敢随便杀害村民。
但是,在被逼急了的情况下,有的官兵还是违反了命令,把村民杀死了。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啊!”
“死人了!”
“快跑!”
原本还敢跟官兵互殴的村民,眼看着这种情况,再也绷不住了,纷纷作鸟兽散。
……
“糊涂!”
宋州城的府衙中,朱瑾一把将公文扔在铜案上,颇为不满的道:“我不是让官兵们配合改桑为粟、麦吗?”
“何故还出了流血事件?”
闻言,站在下首的李振禁不住苦涩的一笑,朝着朱瑾躬身行礼道:“主公,自古以来,变革都难免流血牺牲。”
“死了几个刺头也好,也能吓唬那些刁民不敢造次。”
“之后,他们会乖乖配合官府整改的。”
朱瑾有些伤脑筋的捂着自己的额头。
诚如李振所言,鼎故革新就很难顺利的进行下去。
不死一些人,根本办不到!
这世道,兵痞们可是不好招惹的。
一旦被逼急了,他们也顾不上遵从朱瑾定立的军令。
“柘城那边,而今如何了?”
“回禀主公,根据柘城县令汇报,犯事的刁民都已经被抓进了牢里。当地的百姓也不敢再造次了。”
“好。”
这次的暴力整改,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李振想了想,迟疑片刻之后,还是向朱瑾禀告道:“主公,近日来,亳州、宋州的高门大户都想见您。您看?”
“不见。”
朱瑾摇摇头道:“我懒得跟他们浪费口舌。”
“禁酒令、屯田令,必须要贯彻落实,谁也不能阻止。”
朱瑾的态度很强硬。
……
时间进入中和四年,即公元884年,正月。
经过几个月的整改,朱瑾所推行的新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在军事方面,朱瑾精兵简政,使自己麾下拥有强兵两万七千人之众。
按照朱瑾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将;五十人为一卒,设卒长;二百五十人为一都,设都头;五百人为一校,设校尉;二千五百人为一营,设营都指挥使;一万人为一军,设军都指挥使。
朱瑾设置了三个军,军都指挥使分别是王彦章、张归霸和薛先图。
由于他招募了几千名工匠,为军队锻造兵器军械,所以朱瑾军的士兵披甲率,也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妥妥的正规军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