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隐姓埋名
第9章 隐姓埋名
不出意料,第三天一早,匈奴大军就撤退了,不过撤退时已经从十万雄师变成了三万不到的抱头鼠串。
自从前天王也来到汉军大营,他已经两天没有出过帐篷了,不过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起码他一个人就能享受一个帐篷,不用和其他丘八挤在一起。
昨天霍去病趁热打铁,与赶来的公孙敖合兵一处,开始对匈奴大军发起进攻。那伊稚斜虽然也是奋力迎战,奈何前天精锐死的差不多了,今天见敌人势大,底下人又勇气全失,很快被杀的丢盔弃甲。
等到晚上鸣金收兵以后,只剩下不到三万人。战场上尸横遍野,哀嚎声不断。汉军正在战场上补人头。
那伊稚斜见情况不对也是慌忙撤退,一路朝着漠北老家撤去,至于折兰王等五人,早已被伊稚斜杀了泄愤了。
如今帐篷外尽的各种欢呼之声。通通都在欢呼这次战争的胜利。如今伊稚斜的精锐尽失,且地盘也被压缩回了漠北,确实算得上大胜了。
不过王也现在也没啥心情关心这些。他已经做了这么多事,胜利已经是必然了。
王也的帐篷忽然被打开,霍去病钻了进来。“在这里再修整两天,我们就要班师回朝了,你要不要随我们一起回去,就凭你的情报,功劳肯定不会小的。”
“回去听封受赏就算了,劳烦将军将我带回大汉地界就行,到时候我自会离去,至于那功劳,谁爱要谁要吧。”王也淡淡的说道。
他虽然理解霍去病的行为,可他过不了自己那关,也就无颜再去享那荣华富贵。不如找个小山村,就此苟活余生算了。
“也罢,那你先随大军回去吧,等你什么时候要离开了,记得告诉公孙敖一声,我公务繁忙,就不远送了。”眼见王也决心已定,霍去病也不再强求,就此离去。
之后,大军修整结束,顺利启程班师回朝。
王也搞了一匹马,跟在大军里,一路走走停停,渐渐靠近了陇西地界。这一下子回到中原,王也也产生了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他知道,自己是时候离开了。
“将军,王也求见。”
“带他过来吧。”公孙敖叹了一口气也是吩咐到。他已经从霍去病那里得知了事情的经过。
“公孙将军,如今已经进入陇西,我也该走了。”王也说明了来意。
公孙敖见王也去意已决,也就没有强行挽留,只是内心惋惜到,“此人心中有大才啊,可惜了,不能为我所用。”
经过这些天都是相处,公孙敖发觉此人内心是有才能的,只可惜他似乎不愿意透露太多。
很快,一匹孤马离开了大部队,带着他的主人奔向了远方。王也一路风餐露宿,走走停停,饿了就吃当时带走的大饼,渴了就和山泉水,实在没吃的就找个人家借些粮食。也幸好他当国师的时候攒了一笔小钱,不然生存都是问题。
一人一马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越过了山川,翻过了江河,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心怡的地方。半年多后的某一天,王也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见此地村民也算纯朴善良,加上自己这大半年也确实是走累了,于是便在这里隐姓埋名了下来。其实也不算隐姓埋名,只是不再用中行说这个身份,换回王也罢了。
如今他的容貌大变,已经不再是那中行说的模样,当然,与自己原本的模样也相差甚远。因此也是无人认识他,他也乐的清闲。
如今经过董仲舒的一番改革,民间已经接受了儒家思想好几年,王也也顺势留在此地当了一个教书先生。虽然他对儒家了解不多,不过对付这些刚启蒙的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拖文景之治的福,如今民间虽谈不上日子有多好,但也有不少人家有几个闲钱送家里孩子去蒙学了。
如今也还没有形成那种世家大族,没有家学一说。自然也没有人来说砸他饭碗。
就这样,王也在这个小山村里开了个私塾,教孩子们蒙学。就这样两年转眼而过,私塾里的孩子也从几个变成了十几个。其实也不算两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多一点吧,但自己在这里已经过了两个春节,说是两年也不为过。
周围不少村庄的人听说这里有人教孩子认字,而且束脩收的很少,也是想把孩子送过来读书,不过王也怕麻烦,所以也就只收了十多个就不再收了。
而跟着他走过了大半个山河的马,此刻正在私塾旁不远的山坡上吃的不亦乐乎,眼见着已经胖了不止一圈。
“怎么不吃死你呢,吃这么胖,还跑的动吗你,啊!”王也现在正在忙着教训那马。想当初,这匹马也算是威风凛凛,毕竟是战马,还是他万里挑一挑出来的,可看现在,真是惨不忍睹。
“先生,先生,县里来了个大官,说想见一见你。”一个小孩子突然跑着来对王也喊到。
“小心些,别摔了。走,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县里来的大官。”王也也是感到奇怪,县里的大官来这里干什么?也罢,且去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吧。随后拉着那小孩的手,慢悠悠的走去。
光看背影,似乎像是爷孙同游的场景。可王也如今面容不过二十六七岁,心理年龄更小,不过二十出头罢了,怎么会表现出一种老年迟暮的感觉。
大概是当时那件事对王也影响太大吧,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就此意志消沉,好不容易有了几个朋友,却因为他的原因,容颜不再。虽然他理解霍去病的做法,可谁来理解他。
初到这个年代,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有了几个脾性相投的人,自己还保证他们荣华富贵,想不到却是草草收尾,从此,王也眼里的光都暗淡了。
“大人,大人,人来了。”
“拜见父母官,不知大人来此所为何事?”王也拘了一礼。
“呵呵,你就是王也?看着倒是一表人才。此次前来并无大事,只是听说这小王庄出了个教书先生,而且年纪不大,因此想来见见罢了。”那人笑呵呵的说道。“另外,本官姓李,你就叫我李县长就行。”
汉承秦制,对县的划分及县官的称呼基本沿袭秦朝制度。根据《通典·职官十五》记载:“汉制,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侯国为相,秩次亦如之”。也就是说,这个县里如果户数过万,那父母官就叫县令,如果是万户以下,那就是县长。
很明显,此人如此称呼,这就是一个万户以下都小县。
“多谢李县长前来探望,小生颇感荣幸,奈何家徒四壁,就不请大人进去了。”王也淡淡的说道。他如今对这些官绅并不感兴趣,只想闲云野鹤过完剩下的日子,因此对这县长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
“若无其他事,就请县长大人回去吧,如今人也见到了,也没什么特殊之处,就不牢大人惦记了,我还有一些教学功课没做完,就不陪大人闲聊了。”说完王也就回了私塾,在私塾后面是他自己的房子。当时建这房子还请了不少人帮忙的。
那县长见此,到也没啥生气,只是对此人的好奇又加重了一些,别人见到他,不说有多巴结,起码也是尊敬万分,可他倒好,直接爱搭不理了。
“有趣。”那李县长见状,倒也不恼。一般敢这么干的,不是有底气就是蠢。此人看上去也不像是没脑子的人,也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随即也是在左右的陪护下回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