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再造经典
第29章 再造经典
靳睿家中。
“老张,你们这路上谈了些什么?”靳睿正在添茶,非常好奇的问道。
“也没说什么,只是精诚担心能不能来你家做客而已。”张家伟如实的回答,又补了一句,“老靳,看来你怕老婆的事情,人尽皆知啊。”
“你这什么话?”靳睿强调道,“这叫尊重,懂吗?”
苏精诚点了点头,非常认同的说道,“我非常认同靳睿老师的说法。”
“看到没,这叫什么?......这叫英雄所见略同!”靳睿将搪瓷茶杯推到苏精诚前面,继续说道,“来,精诚喝茶,他浅薄,不懂这种婚姻关系。”
张家伟无奈的摇头笑了笑,“老靳,这碧螺春不错,我来这么多次,你都不舍得拿出来,精诚一来就是这种待遇,你区别对待啊!”
“你能和精诚比吗?你的好茶,也舍不得拿过来喝,还好意思跟我说这话,你不想喝,我给你换别的。”靳睿准备伸手去抓茶杯,张家伟赶忙躲了。
“喝,怎么不喝!”
苏精诚看着两个人斗嘴,也觉得挺有意思,顿时对于针灸系的老师好感大增,相对于他们教研室的老师,死沉沉的,极少交流,可没有这种氛围。
“精诚,何教授让你编修教材的事情怎么样了?需不需要我们几个老小子帮忙?”靳睿问道。
“没问题的。”
“精诚,别跟我们客气,有困难就说,虽然我们没有深入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可以帮你的。”靳睿非常热情的说道。
苏精诚听着心中也满是暖流,旋即说道,“我知道的,不过对于编修教材的事情,针灸系的事情,也肯定要更加的重要。”
哎......靳睿叹息一声。
“是的,我们针灸系历来都是非常的重要,但是那些年的导致现在这样子,一时间也难以恢复,这一次没有招研究生,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别说我,司徒令教授也非常重视,不过我们已经在做准备了,争取明年可以招收研究生,壮大针灸领域的人才。”
张家伟也认真的点头,“针灸,可是医药不可分割的部分,少了肯定不行的,必须要重视的。”
对此苏精诚也是非常认同的。
“确实,我一直认为作为中医,应该针、药兼修,只有针药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症效果。”苏精诚略作思考,对于针灸方面说了自己的想法。
张家伟听了之后,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同道中人,点头说道,
“老靳,原来的时候,平时看你喜欢胡诌,刚才和精诚一路走来,也没有谈到针灸相关内容,我心里也在嘀咕,精诚这后生,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这不一开口,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果然,不能以貌取人,别看精诚年纪轻轻,这简单三两语,却已经道出针灸的精髓。”
“的确,我一直主张针药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症效果,但是这样的中医太少了,我自己目前来说都做不到,还在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水平。”
听着张家伟的话,靳睿也哈哈大笑说道,“老张啊,你真的以为我跟你说假话呢?我跟你说,从精诚开口上课的第一句话,敢于质疑仲景先生的针灸水平,我就敢肯定,他的针灸水平不低,否则也不敢说!”
苏精诚谦虚的笑着,喝了一口碧螺春,茶香四溢,入口甘甜,说道,“靳睿老师,你这夸得我都差点不认识自己了。”
“精诚,不用谦虚,张口我就知道是行家!否则,我也不会一直想跟你交流探讨,你也知道,我们针灸系就几个中年老头子,谁还不服谁,这能探讨出什么来?是吧。”靳睿看了一眼张家伟说道。
“只要对病人有效果,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行。”苏精诚笑着,打圆场说道。
“老靳,看看,看看精诚说的!这才是对道理的话。”张家伟说道。
“确实,这话我认同!”
苏精诚也有点不好意思,这哪里是喝茶聊天,更像是在开他的表彰会吧?......其实他也没有想到,那堂公开课自己表现在靳睿这边评分这么高。
毕竟当时候所涉及针灸的内容并不多,的确让他很意外。
“两位老师,你们不管在教学还是临床经验都比我丰富,我还是要跟你多学习的。”苏精诚笑着说道,“就像经典一样,常读常新,每一次都能得到提升。”
“是的,精诚,中医断不能离开经典,那是基石,只有牢牢把握住基石才能促使我们进步。”
张家伟想了想继续说道,“特别是《黄帝内经》、《针灸大成》这些经典,每次读回来许多东西都能让我豁然开朗,特别是结合许多临床经验之后,越发觉得祖先是真的厉害,在几千年就已经写下了这些咏流传的著作。”
“还别说,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
靳睿喝了口茶,略作思考,后说道,
“我记得当初我在读《针灸甲乙经》的时候,很惊讶,古人怎么那么厉害?可以准确把握这些穴道,而且在下针的时候,也有奇效。”
“原先我还不相信,但是有一次,我看到同村的人肾结石发病,痛的要命,情急之下,我用筷子按压复溜穴的压痛点,症状立即缓解!当时候,我才深刻的意识到,古人的厉害,也从中得知了学医,一定要临床,只有临床结合经验才能有进步。”
苏精诚对此颇为的认同。
学习中医临床,不跟师,那只会是固步自封,根本无法进步。
正如他正在编写的《伤寒论选释和题答》,这本书本身就何教授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结合而成的内容,所以可谓是针砭时弊的点出了许多问题,加以修正,正因为如此才对后世有极大影响力。
“我们邓教授不也是一直在推崇‘早临证,重跟师’的主张吗?也正因为如此,医术才能得到了质的飞跃。”苏精诚想了想说道。
同时他在做思考。
下次跟彭处长、熊漫琪等人提一嘴,如何将伤寒论、金匮等课程走上临床。
两千多年前,仲景先师也是结合无数的临床治症经验,依据《黄帝内经》、《胎胪药录》等经典,再造经典《伤寒杂病论》,在华夏医药之道留下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