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张议潮
第8章 张议潮
一听到是张议潮,顿时所有的人急忙放下武器,然后朝着张议潮行礼。
此时打上头的王庸,也是被身旁的安叔一把夺过棍子,按着头行礼。
一众人七嘴八舌,不太统一的喊道:“草民见过张刺史。”
王庸只听到一个颇具磁性的声音,语气豪迈中带着一丝亲和:“诸位沙州乡亲,快快请起,吾等皆为唐民,不必如此。”
此时大家纷纷起身,王庸这才看到眼前众多军士簇拥着一位身穿红色圆领袍,手配唐刀,身高八尺,龙行虎步,英姿勃发,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
王庸知道,这个仪表不凡的中年男人,应该就是大唐最后的英雄——张议潮。
此时的王庸有一点小心悸,也有点恍惚。自己穿越过来,见到科普视频和史书中读到的英雄,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令王庸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不过王庸的好心情没持续多久。因为龙老三又出来煞风景了。
张议潮看双方心平气和了,于是询问道:“诸位各自是哪个部落的,为何在此械斗对峙,是出了什么误会吗?有分歧何不坐坐下聊,冷静的谈,为何动刀动枪?”
还没等王庸等人有何动作,被揍了两回的龙老三可算等来了救星。
此时龙老三捂着头就蹦了出来,哐当一声,跪倒在张议潮面前,用打掉门牙漏风的嘴泣泪控诉道:
“张都督,不对,张刺史!给草民做主啊!草民今日前来送粮,这阿古萨部落的王庸小儿,不知为何,突然暴走,将草民殴打至此啊!请张刺史为小民伸冤啊!”
听到这里,张议潮的面色沉了下来。
早些时候,当张议潮听到城门军士汇报,说是有慈惠乡的义民,听闻了免纳粮的命令后,依旧前来沙州捐粮支持自己时,张议潮又惊又喜。
张议潮在起兵时,最担心就是在河西百姓看来,自己和吐蕃人没什么区别,无法获取河西百姓的民心。
所以张议潮和他的幕僚们发布的第一个政令就是放弃征收夏粮,并且废除一切吐蕃时期摊牌的各种苛捐杂税。
要知道,张议潮刚刚起兵第一天,哪怕自己前期准备再充足,起义军的粮食也是紧缺的,自己还要立刻起兵攻打瓜州,粮食更加紧缺。
这一批夏粮倘若能够征收上来,那将极大缓解张议潮的粮食危机。
所以几乎所有幕僚将军都劝张议潮,闭着眼把粮食收上来再说,等瓜沙二州攻下来了,再减免赋税不迟。
可张议潮还是决定免收夏粮,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起兵所依仗的,就是河西百姓的民心,民心比粮食重要。
所以其实在发布免征粮的这条命令时,张议潮自己都心里没底。
他怕自己即便按照这样做了,万一依旧没有民心,又该如何。
尤其若是没有什么正向反馈,只怕自己手下的那些幕僚和将军们,也会对自己有所怨言,对自己威信产生威胁。
就在张议潮心里也没底时,城门士兵来报,有原阿古萨部落的老百姓,自愿过来捐粮,支持义军。
这时张议潮兴奋地拍案而起,在桌案前大呼三声“好!好!好啊!”
倒不是是这批百姓的自愿捐粮能解决多少粮食危机,而是这批百姓的捐粮,坚定了他的想法是没错的。
只要自己一心为民,心向百姓,百姓必然投桃报李
所以张议潮激动的连鞋子都忘了穿,光着脚就冲出了府衙。
在自己女儿的再三追送下,这才穿上鞋子,跳上战马,带着刚刚组建的沙州刺史府的一干重要文武官员,奔向城门,要迎接这些义民。
而当到了城门之时,兴奋的张议潮却被城门士卒告知,似乎城门外打起来了。但是他们碍于城门禁令,就没有出城去调解。
军士在城楼上喊话,似乎那两帮人也没听到。
城门军士着急的给张议潮说城门外的事情,说话也是太快,逻辑有点混乱,张议潮一听,以为是义民被人打了。
于是急忙命令打开城门。
所以当张议潮看到其中有一个人,看似是个部落头人,已经被打的鼻青脸肿,说话漏风。又听到说此人是来“送粮的”,误以为龙老三就是捐粮的义民头领。
所以张议潮一下脸就拉了下来,自己是来看望义民的,谁知道义民头领还被打了。
而自己出城的第一件事本是为了欢迎义民,结果变成了先要断案。这似乎也是张议潮州刺史府建立以来,第一桩案子。
张议潮看着王庸那一伙人等,语气带着严厉呵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之中谁是头人?为何要无辜殴打此人?”
头人康太清此时也是缓了过来。康太清拉住了想要代替自己回话的安叔,然后拄着拐杖,一步三颤的走了出来,朝着张议潮行了个礼。
看到康太清头发花白,年纪估计六七十了,张议潮等刺史府官吏,也是态度温和了一些,但是怒色却没从脸上下去。
张议潮问道:
“老人家,您不用行礼,只是您为何纵容手下,殴打他人?”
康太清也是咳嗽了几声,说到:“这事都怪老朽。”
康太清知道王庸是为自己出头,才闹成这样的,所以自己这个头人也必须站出来为王庸说话。
自己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尤其是自己所管辖的这个小部落。
哪怕最后责罚,自己一个老头子担了,也不能连累王庸。
康太清随后开口,缓缓说道:“启禀张都督,老朽等本是良善之……”
“哎呀!没天理啊!”
就在康太清慢条斯理的陈情说话时,一旁的龙老三一看情况不对,直接故意大声哀嚎了一声,然后猛地跪倒在地哭嚎起来,用膝盖跪走到了张议潮身前。
本来想要冲过去直接抓住张议潮的衣摆痛苦泣诉的,之前他就是这样对付各式各样的吐蕃老爷的,一哭二闹三马屁。
但是却碍于张议潮身旁站着两个手持唐刀的威武将军,不敢造次。
他只能跪在张议潮面前,大哭大闹,以头抢地控诉王庸:
“就是阿古萨部落的这些吐蕃军部落的汉奸,他们平时帮助吐蕃军队为虎作伥,欺压我等良善百姓啊。贵人啊!您看看我这头!我这牙!”
龙老三装作颤颤巍巍的捧着自己的几颗牙齿,口中喷着血水说到:
“张刺史啊,您看看,这就是这帮汉奸做的啊。我们丝绵部落羸弱,都是一些种地织布的良善之民啊!他们阿古萨部落,每次吐蕃狗去征讨,他们都是出粮出人,为虎作伥,飞扬跋扈。全部都是投靠胡虏的汉奸!所以您要为我们这些忠诚大唐的良善之民做主啊。”
吐蕃把沙州原来的唐朝划分的十三个乡,重新改成了十三个部落,其中有专门当奴隶兵的军部落,专门组织生产的民部落,还有什么行商的部落,僧人的部落。
而王庸所在的阿古萨部落,就是被吐蕃人挑中,专门提供奴隶兵,帮助吐蕃进行征战的军部落。
此时一旁一个皮肤偏白,留着一脸卷曲络腮胡的虬髯将军一听龙老三的话,义愤填膺的指着王庸说到:
“你们是阿古萨的部落民?为何如此恃强凌弱?你看看把人家打的,太可恶了!这些人可是前来送粮的义民!你们这帮蕃奴的走狗,难道就因为这个打人家的?好生可恶!”
这个将军自我脑补的话,把王庸一行人听的一愣一愣的。
而龙老三虽然不知道“送粮的义民”是啥意思,但是一听有人给自己站台了,也是立刻跟进,朝旁边的虬髯将军也开始磕头,哭诉了起来:
“对!我们就是义民啊!将军明鉴啊!将军真是如同秦琼尉迟恭一样的正义之人,您看看小民这脑袋,这满身被打的淤青。
小民一直本本分分,何至于此,遭此无妄之灾啊。就是他们阿古萨部落的人,之前仗着吐蕃狗为非作歹惯了,一言不合就打人啊!
如今吐蕃人已经被各位英雄赶走了,小人不过说了一些实话,彰显正义,就被这帮吐蕃人的走狗打成这样!苍天啊!大地啊!青天大官人们啊,求诸位为小人做主啊!”
龙老三掀开他的衣服,开始对着一干沙州刺史府的官吏、军士、百姓,展示被王庸打的满身淤青,配上他的一把鼻涕一把泪。顿时一个吐蕃汉奸欺压良善百姓的故事就演绎了出来。
一时间很多武将军士,还有围观的沙州老百姓们,纷纷痛斥王庸的放肆行为。
王庸一行人,听的一脸懵逼,不是啊!我们才是送粮的义民啊!我们咋就成了吐蕃人的走狗了。
这个虬髯将军也不知道前因后果,但是看到这一幕,也是正义感爆棚,呵斥王庸:
“真是可恶,你这小厮,真乃一恶少!如今吐蕃狗被我等赶走了,还敢如此嚣张!看本将军不丢你去吃几十军棍!来人!”
说着这个上了头的将军就要安排军士去抓王庸。
看到这里,龙老三得意的笑着看了一眼王庸他们。果然糊弄吐蕃人的这一套,在这帮唐人官吏的面前,也好用。
不过康太清和安叔等人就很紧张了,二人都急忙拉住过来的军士,想要解释,却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解释。
这龙老三的混淆是非的能力太强了。一顿胡搅蛮缠,从各种角度夸大造谣攻击王庸一行人。但是王庸他们想要很快解释清楚,却不容易。
康太清之所以和龙老三一直不对付,就是因为康太清吃过此人很多次亏。此人就是擅长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红的。
康太清急的又开始大喘气了,只能无力的喊出一句:“不!不!不要抓王庸!”
就在王庸这边乡民都在为王庸着急时,王庸反而不急不慢,冷笑一声!
这味道真是太熟悉了!
龙老三这一番避重就轻,胡搅蛮缠,乱扣帽子,争取同情的操作,让王庸直呼,这味道,太浓了。
这不就是后世新闻里那种在公安局或者政府机构,碰瓷闹事的套路吗?
正所谓谁闹谁有理。闹的越凶,拿的越多。
这一套王庸太熟悉了,作为常年在网上暴力输出的人,王庸还怕了你个龙老三不行?
如今要大量费口舌解释,太慢了。不如以毒攻毒,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你闹我也闹!而且王庸还要对碟下菜。
只见王庸大步拨开人群,往前一走,对着那些想要抓自己的军士,直接正义的怒喝一声:
“歹!来吧,别说几十军棍,就是几百军棍!鄙人也不怕!”
说着王庸开始搞行为艺术,一把扯开自己的衣服,露出脊背。表现的豪气干云,从容不迫,大步流星站在刺史府一众官员面前,把背一躬,意思就是你随便打。
然后王庸义正严词,中气十足的说到:
“哼。我们真是看走了眼!原本以为张刺史诸公皆是为匡扶大唐社稷的忠义英雄,还想着把部落里所有的口粮运过来,捐给张刺史,以图大业!如今看来,是我等眼瞎!所谓忠义英雄,不过尔尔。哈哈哈哈!”
王庸学着《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那些说客的样子,大笑了起来。表现的自己丝毫不惧。
王庸坦然的指着几个上前的军士,用拇指指了指自己后背,喊道:
“来吧,尔等随便打。鄙人但凡皱一下眉头,就不是大唐的好男儿!来吧!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