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140.庄稼晒场
第140章 140.庄稼晒场
上午十一点半。
阳光如金色纱幔轻柔地笼罩着大地。
陆峰家门口那片空地散发着质朴的气息。
这片空地并非坚硬的水泥地,也不是平坦的沥青路面,而是朴实无华的泥土地面。
泥土独特的质感,承载着大地的温度与岁月的沉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陆青山站在空地前,凝视着那堆黄澄澄的玉米,陷入沉思。
玉米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光芒,宛如一座小小的金山,承载着生活的希望与丰收的喜悦。
“场?”“赶场?粮食场?”
“打场?什么玩意?什么鬼?”
陆青山脑海中不断浮现这些疑问。
他的目光在玉米堆与空地之间来回游移,思绪渐渐飘远。
科技助农的口号在他心中回响。
如今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技术和设备让农民劳作更轻松高效。
然而,在陆青山记忆深处,传统农业劳作方式仍占据重要位置。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陆青山仿佛回到往年时光。
那时,打场是乡村生活的关键环节。
晒庄稼时,田间地头满是忙碌的身影。
庄家晒场,打麦子、晒玉米、收花生、晒芝麻,每一项工作都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五月底六月初,收小麦的时节。金黄的小麦如金色海洋在阳光下闪耀。
大人们早早来到田间,挥舞镰刀,一把把割下成熟的小麦。
孩子们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割完小麦后,便开始打场。
一台 12匹的拖拉机轰鸣着驶来,场面瞬间充满活力。
拖拉机虽有些老旧,但在人们眼中如威武的战士。车身被岁月打磨得斑驳,发动机轰鸣声却依旧强劲有力。
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飘浮在空中。
微风轻拂,带来田野青草的香气和麦秸秆的味道。
阳光洒在大地,给一切披上金色光辉。
拖拉机缓缓驶向场地中央,身后扬起一片尘土,在阳光中飞舞,如同金色精灵。
负责驾驶拖拉机的是村里的李大叔。
他稳稳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握方向盘,眼神专注而坚定。脸上带着严肃,仿佛在执行重大任务。
李大叔熟练操作拖拉机,使其稳步前行。
在拖拉机后面,几个强壮的汉子牵引着沉重的石滚。
石滚由坚硬石头制成,表面光滑,中间有圆孔,可套上绳子由拖拉机拉动。
汉子们用力拉着绳子,手臂上青筋暴起,脸上露出吃力的表情。
他们脚步坚定有力,一步一步跟着拖拉机前进。
其他人在场地周围忙碌着。
有的拿着木叉,将麦秸秆铺平;有的拿着扫帚,把场地打扫干净。大家分工明确,动作熟练有序。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兴奋,仿佛在共同创造伟大的艺术品。
打场场地周围,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沙沙作响。
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似大地的守护者。
田间小溪潺潺流淌,清澈溪水映照着蓝天白云。
鸟儿在枝头欢快歌唱,为忙碌的场景增添生机与活力。
陆青山记得小时候,总是好奇地跟在大人身后,看着拖拉机打场。
他心里充满疑惑,不明白这个铁家伙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他会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石滚留下的痕迹,感受大地的震动。
有时还会偷偷伸手摸一下拖拉机,感受金属的冰冷与坚硬。
大人们心中满是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期待。
他们深知打场是收获的关键环节,只有把场打好,才能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决心。
一边忙碌,一边交流经验技巧,气氛融洽热烈。
随着拖拉机不断前进,石滚在麦秸秆上一圈圈滚动。
沉闷的声响仿佛在演奏古老的乐章,诉说着农民们的辛勤付出与对土地的热爱。
麦秸秆渐渐被压平,麦粒从秸秆中脱落。
大人们用木叉将麦秸秆挑起来,堆成高高的麦秸垛。
麦秸垛如小山,散发着淡淡的麦香。
孩子们在麦秸垛周围嬉戏玩耍,爬上滑下,感受刺激与快乐。
有时还在麦秸垛里捉迷藏,那麦秸垛就像巨大的迷宫,充满神秘与乐趣。
打场过程漫长而辛苦,但大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他们明白,这些麦粒是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是生活的保障。
对孩子们来说,打场则是欢乐的游戏,他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九月,是收获玉米的季节。
收玉米、打玉米,玉米杆也被堆成秸秆垛。
同时,也是收获花生的时节。早花生和晚花生相继成熟,人们忙碌采摘后堆成花生垛。
小麦垛、玉米垛、花生垛,都是山里人的柴火垛,是厨房灶台的燃料,蕴含着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对生活的热爱。
陆青山小时候,最喜欢在麦秸垛和玉米垛里玩耍。
他和小伙伴们在垛里搭建“小房子”,用麦秸秆和玉米叶做屋顶和墙壁。在“小房子”里聊天、玩耍,分享小秘密。
有时还在垛里找虫子或小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那时,这些麦秸垛和玉米垛就是他们的世界,充满无限想象与乐趣。
有一次,陆青山和小伙伴们在麦秸垛里玩得太入迷,忘记了时间。
等反应过来,天已黑。
他们害怕地从麦秸垛里爬出来,却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
那一刻,陆青山心中充满恐惧和无助,只能和小伙伴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后来终于找到回家的路,看到家里的灯光时,心中充满温暖和感动。
那一刻,他明白了家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与付出。
在以往,晾晒玉米需要打场。
打场多在田间地头,工具是石滚。人工打场已遥远,陆青山印象中是拖拉机打场。
拖拉机在前面轰鸣,后面带着石磙,在田间地头来回碾压,把场打好后便可晾晒粮食。
那时,人们脸上满是期待与满足,因为粮食是一年辛勤的成果,是生活的保障。
陆青山看着眼前的玉米堆,心中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