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寻求首辅支持
第38章 寻求首辅支持
纪承早就发现。
此时大草原上蒙.古人虽然名义上投降皇太极。
这片从东到西足足有五千多里的土地上,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建奴。
而蒙.古王公,因为躲避建奴,早已纷纷向西迁涉。
此时各部落开始各自为王。
自己离开京师前,万岁爷说,这个时候的蒙.古诸部,什么都不缺,只缺少一只鲶鱼。
一条足以在蒙.古掀起滔天巨浪的在鲶鱼。
纪承他觉得...自己可以当那一条鲶鱼!
这个天下,是大明的天下。
不分蒙汉扶桑!
万岁爷让自己必须用拳头、用枪炮打出来名声。
从晋商嘴里发现,早年投靠建奴的汉人,竟然在蒙.古草原上开垦屯田,为皇太极积累财富。
纪承出关的时候,麾下只有百骑。
而现在,愿意跟他一起战斗的人,已经超两百。
一向抠门的赵率教很是大方,直接调了一百亲卫给纪承!
万岁爷告诉他,掌控这些悍卒的方法很简单。
同吃住,统一思想。
白天一起在草原上游荡,收服弱小部落。
晚上,教手下这些目不识丁的军卒认字儿。
...
塞外发生的事。
消息并没有传回京师。
除了极少数几个人外。
根本没有人知道建奴死了一个贝勒,还有正白旗一千多精锐。
崇祯好几天没有早朝。
一大早。
带着首辅李标、王承恩轻装去水泥厂。
水泥的用处着实太多。
而且将会给国库带来巨大的收益。
不亲眼看看。
心里始终不大踏实。
水泥厂前些天已经按自己提供的配方,烧出了第一窑水泥。
而且工部当天已按要求做了试验。
今天,正好去实地看看的情况。
浇筑成地面的混凝土。
还带着湿迹。
崇祯一文科生,他哪里知道水泥才刚过了初凝时间没多久。
兴致勃勃地让王承恩拿铁锤砸。
猛砸了几下,水泥浇筑的地面当即支离破碎...
比石灰泥砂做的三合土还不如...
看得王承恩一阵心惊胆战。
这...本公公是不是打万岁爷的脸?
崇祯也不明所以...混凝土干后不是比山石还坚硬么?
肯定是第一窑,技术还不成熟!
仔细询问工部派来的技术员...
能得万岁爷亲口垂询,技术员结马得根本说不出话...
但是这科技...后世就连普通百姓都能烧出来的水泥,自己怎么就烧不出来呢?
皇帝面子不能丢,对技术员一脸和譪:“继续试验!
对付建奴,能通过提前知道事件走向,阴死那些建奴。
科技不是一朝一夕,提供个石头粘土石膏配方就能干得成。
崇祯终于明白,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啊。
...
装逼失败的崇祯并不气馁,带着首辅去居庸关。
如果李标只是个道德高尚的弱鸡,崇祯不介意再换一个首辅。
第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
崇祯感慨万千。
看着在里蜿蜒的巨龙,崇祯开始对李标推心置腹:“长城,是农耕民族为抵挡游牧民族修筑的一道高墙。
虽然在大多数时候,能那些狼一般的民族拒之圈外。
但是狼会放弃吃羊的本性吗?永远不可能!
宋时,长城有挡住大辽入侵?没有!
也没有挡住蒙.古入主中原。
如今,更没有挡住建奴...
完全是消极落后的军事思想。”
李标明白,万岁爷带他到长城来,绝对不是说说长城,发表一些感慨那么简单。
能在大明当上次辅,自然也有过人的本事,万岁爷既然将话题抛也来,绝对不是让自己洗卫恭听。
“万岁爷高瞻远瞩...”
崇祯知道李标的心思,也不点破:“农耕不善战,所以才不得不做出这种防御姿态,但也正是有了这道高墙,很多人就觉得天下无忧。
儒家推行天地君亲师的养猪囯策下,我华夏一族,更是放弃了进攻,完全处于固步自封局面...”
崇祯最后几句话。
完全颠覆新任首辅李标的固有观念:“遵陈守旧,确实不应是大明应该有的囯策。”
“万岁爷...秦皇扫六合,一统九州,气吞万里如虎,而长城,不正是从秦时开建的吗?”王承恩这个唪眼登场:“以后历朝历代,不都在建长城吗?
看到王承恩按自己早前吩咐的话插嘴,这货还神色得意,
崇祯点头问王承恩:“从古至今,有谁听说哪场战役是靠防守获胜的?”
“就像筑堤防水,但是为什么修得再结实的堤坝,都有可能会决堤?”
李标陷入沉思。
崇祯却在继续:“大明在辽东耗费银钱无数,修城、筑堡,希望防建奴南下。
但是皇太极直接绕开,归终的结局如何,大家都看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遵化一役,要不是朕提前作出布置,你们觉得,如今的局面将会怎么样?”
万岁爷的这话不好接...
“大明虽有宁远大劫,却只是昙花一现,与大局无补,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建奴大军入寇...”崇祯的分析仍然在继续,语气越来越高昂:“对内,律法约束,道德教化!对外,武力镇压,不妥协、不退让!”
说到这里,崇祯开始激动:“朕将开创我大明盛世...”
王承恩一板一眼:“大明如果能做到这些,根本不用再修建长城,还要拆掉所有长城。”
李标也受到感染:“到那时候,何须天子守国门?”
崇祯点头:“我大明不需要防守,唯一要做的,就是进攻,征服!”...
李标跪倒在地:“臣不才,愿作圣上马前卒!”
“起来吧...”崇祯根本不相信自己一席话就能说服当朝首辅“既然律法已经约束不了晋商,那么我们就用刀子去教化他们!”
李标犹豫一下:“万岁爷...老臣斗胆猜测,圣上应该已经有了完整的谋划吧?”
崇祯大笑:“我大明不需要那些吃里扒外的蛀虫,但却又不能没有商人...”
“李卿,何以教朕?”
“老臣认为,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将商号收归囯有,二是换上可靠的南商!”
“归囯有并不妥当,因为会与民争利,南商也并不适合北方严寒...”
“请万岁爷示下。”
“通商,收税!着户部立即成立专门的工商管理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