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背后之真凶(黄巾乱起)
第153章 背后之真凶(黄巾乱起)
“此人大约是在光和二年(179)开始显露声名,并改名‘张角’,自号大贤良师。据说,此人势力不小,掌控着延津到白马渡一带的大河水匪,其背后必然有人撑腰。”
刘氏商会一直无法打通往河内商道,就是因为沿途水陆两道匪患严重。
黄河道上有大批水匪,陆地通道则是遍布山匪。
南起沧水北岸的云梦山,北到淇水之南的青岩绝,密密麻麻分布着不知多少山匪营寨。
其中最大的一处匪寨修筑在朝歌西边的鹿肠山环绕盆地之中,朝廷根本无可奈何。
去年冬天在武安担任县令的沮授都曾被山中匪盗钞略,简直苦不堪也,却又无可奈何。
“河内太守李敏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张角肆意妄为?”
刘顺语气中带着明显不满。
“他一个辽东人也做不了什么,安稳度过任期就了不得了。”
“且不论他,说说张角最近的有何举动。”
舒曜答道:“先前张角的势力妄图从赵国进入常山境内,皆被拦截。乐国相写信质问赵相向甫兴(向栩),却反被其斥责,胡乱扣押赵国百姓。李方伯还因此下书责备乐国相来着。”
前任冀州刺史公孙度刚上任没多久便被撤换掉,新上任的刺史乃是河内郡野王人李邵。
同为河内人的李邵当然要向着自己人,但他也知道乐隐掌管的是天子钱袋,轻易动不得,也就简单责备几句作罢。
刘顺噗嗤笑出声来,“乐师可真是受了不少气啊。向栩此人,出身河内朝歌,与那大贤良师沆瀣一气,竟敢骑到咱们头上来了?让德然走动一番,把这向栩送回老家反省吧。”
刘顺此言乃是对夏侯兰所说,如今内部消息传递,皆由夏侯兰把持。
“喏!”
“所以,他们眼见北上不成,开始往东边扩了?”
“少主所料不差。他们已经从赵国进入巨鹿郡内,人数之众,不可计量。”
“目标是大陆泽吗?”
刘顺皱眉思索道。
此时的大陆泽南北近百五十里,东西宽度不均,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水泽无数,总面积约有三百六十平方千米(今天的巨鹿县才631平方千米)。
其内水草密布,遇到雨季还要大上三分,容几万人进去藏身完全游刃有余。
“属下以为,对方应当是以广宗为目标。”
“此话怎讲?”
舒曜走到堂内挂着的舆图前,指着“界桥”解释道:“如今,数以十万计的教徒正在北上,占据广宗东边的界桥,可以将这些教徒全部引入巨鹿境内。据回报称,已经有大批流民通过东郡进入魏郡,藏身于黄泽周围。”
“啧啧,巨鹿郡丞张钧、魏郡太守张则与张角是同族,李邵、向栩是同郡,这帮河内人所图不小啊!”
说起来,与河内接壤的魏郡近十年都是由河内人担任郡守。
从河内怀县人李喆开始,之后分别为怀县山鹏、汲县郭适、修武张则。
舒曜拱手欠身道:“都怪属下办事不力,未能及早查明贼人布局。”
刘顺摆摆手,“不怪你。我也疏忽了,这帮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落子,咱们全都被蒙在鼓里喽!”
张钧、张则、李邵、向栩这四人中,李邵上任最晚,其他三人均是在最近五年间到任。
这说明,士大夫集团早在天子欲行废后之举时,便已经着手安排、布局。
那时刘顺还在襄邑,对这边的情况了解不多,也没想到会有如今这等情况发生。
冀州南部已经被河内人包揽,这等事情,朝廷会没有察觉吗?
刘顺细思极恐。
夏侯兰有些担忧道:“要将此事告知京城吗?”
“大可不必,一切尚在掌握之中。”
刘顺乃是大言不惭,他不让夏侯兰传告京师纯粹是私心所致。
黄巾之乱必须要爆发,刘顺必须借此洗牌,他也需要将自己手中武装力量合法化。
夜深人静之时,刘顺曾思考过为何要在冀州引爆天雷。
他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冀州富裕,又是光武帝龙兴之地,本地士族与关东士族有着明显割裂。如田丰、沮授这等出身之人,完全不屑于做出投诚之举。既然冀州士族不听话,那就在冀州引发大战,打他个生灵涂炭。如此也方便关东士族参与冀州的“战后重建”,在此分配利益。
其次,河内距离京城太近,并不适合引雷。张角若是在河内聚众数十万,立刻就能被京中察觉。距离京城稍远,有黄河天堑相隔,东边有河内负责延阻朝廷,南面兖州也是自己人。到时,起兵若是顺利,兖州、颍川黄巾军围堵各处关口,分散朝廷兵力。河内放行冀州黄巾同行,沿黄河西进可越过各处险关,让洛阳处于大敞四开的状态。到时他们也不怕天子拒绝就范,是改朝,还是换代,不过一句话的事儿。
最后,张角占据赵国、巨鹿、魏国,就是卡住了朝廷以最快速度传达诏令给幽州边军南下勤王的通道。即便边军收到诏令,他们也难以通过官道南下,必须走水网密布的冀州东部,从东边南下必然会与青州、兖州地区黄巾遭遇,迟缓行程。就算边军凭借强悍战斗力,打通了冀州西侧山脉路线,张角也可带人躲入山中,不断袭扰粮道。
就算刘顺猜准了一切,他也不打算说出实情。
他让父亲自请铁官,配合他打造兵甲。
纵然有水力锻锤加持,制造一副甲具的速度还是相当缓慢。
甲片的叠穿更是费时费力,一个人不吃不喝也得做一个月的功,才能将之一针一线地穿在内衬之上。
在父子二人默契配合之下,终于在光和七年(184)年初制成了一千副甲具。
是年二月初,青州济南人直入省中,告发大方渠帅马元义与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约定甲子年三月五日,内外一起举事反叛朝廷。
唐周的告发信直达天听,天子震怒,于京师大肆搜捕马元义同党,斩首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