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中国的种植技术和面食文化

最新网址:m.bquge.cn

作者:ws木头人,

不知是何时,上天赋予了人类生命力和智慧的同时,也同样赋予了人类种植技术和举炊造食的能力。

有人说:是神农氏发明了种植庄稼的技术,并熟练的掌握和教会了他们后人使用这项生存的必备技能。

据说,他们先是用双手开荒,刨地点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尝试着制作石镰、石铲之类的原始工用农具,并在日常使用中不断的去维护和改良它们。

这些工农具在使用上的高效便捷,逐渐代替了最初的手工种植,但粮食的耕种和成活的效率依然极低。

生命的意义和历程从来都是自强不息。为了改变这个困扰当时全人类的难题,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和放弃过对种植和产量的研究问题。

这个难题,一直持续到神农氏的后裔——炎帝的出现才得到有效的制止和解决方案。

为了打破传统的单一耕种,经过反反复复的制作和尝试,炎帝终于在传统的工农具基础上制作出了现在农具的雏形。并尝试着播种五谷、种麻制作衣物。

随着耕种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农具在实践过程中演变的更加简化实用,人民开始对不同环境的土地进行尝试性的种植。

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对每种粮食从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的详细记录。人民惊奇的发现同样的农作物在生长习性周期以及受环境、土壤、日照和气候的影响下,产量也大不相同。

于是,人民在不同的土地和环境下种植时,开始了对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规律的详细记录。

并在详细的农作物生长周期记录和不同产量数据的对比之下,最终得出以下几种植物,对环境、气候、湿度、土壤的喜好程度和生长特性。

1、稷:(稷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谷物,属于禾本科黍属的一种生草本植物。

它以其粗壮的茎秆和富含淀粉的谷粒而著称,这些谷粒既可食用也可用于酿酒。稷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五谷之首,具有很高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价值。

此外,稷还被记录在古代文献中具有利尿消肿和止血的功效。可用作于治疗某些疾病,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稷还与土地和粮食生产紧密相关,常被作为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与“社”并称为“稷”,共同代表了国家和农业的重要性,可见“稷”在中国古代人民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稷适合生长于热带地区以及温暖的地区,非常的喜欢阳光,还有着一定的耐寒能力,但在气温过低的情况下,它也是无法生长的。

稷成长之后,根系比较发达,具有着一定的耐旱能力,但非常喜欢湿润的环境跟气候。

很喜欢水分的补给,对种植地的土壤要求并不是很高,几乎在任何土壤上都能够栽种,即便是在黏性土壤以及沙土壤都是可以的。

2、麻:(麻子)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麻子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透气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麻子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潮湿。

在生长周期中,要记得及时施肥以及定期为其清除病虫害,以保证麻子能够健康的生长。

麻子属于喜温农作物,它们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够正常生长。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但也需要适量的水分来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作为短日照作物,对日照长度有一定的反应。不同的品种对日照的反应可能也有所不同,麻子适应性强,能够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包括粘土和壤土。

3、麦:(小麦)是一种耐寒、耐旱、抗病能力较强的农作物,生长期较短,一般在100-150天左右。

小麦的根系发达,能较好地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因此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佳。

干燥气候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紧缺,这会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以及产量。在干燥的气候之下,需要采用防风固沙和夏秋撒播等措施,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4、菽:(大豆)是一种喜温性的植物,适合于在日照时间长的环境中生长。比较适应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喜温且不耐寒。

对土壤的要求比较宽松,但是需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耕作土壤。此外,大豆还需要获得足够的水分供应,因此适宜大豆种植的地区应该具备丰富的水资源。

正是一代又一代先辈的不断创新和智慧的凝结,才使得人们丰食足衣。炎帝不但教会了人类种植技术,还教民制琴,教导人们得以知晓礼仪。

炎帝的功绩和贡献如天地一般,为后世所称道。今天,中国人也因此被称为“炎黄子孙”。然而当时的真实历史情况都不得考证,所以才会变得扑朔迷离。

在这之后,燧人氏在中原地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技术。

也因此,他们成为了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将生的食物烤熟或煮熟食用,从而,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老旧历史。

正是钻木取火这项伟大的发明和推广,将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彻底地分开。

随着这项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广泛传播,人们渐渐学会了开始用火取暖、逼退及抵御野兽的侵害。从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华夏文明,燧人氏,也因此被后世尊奉为“火祖”。

根据史书记载再结合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最终得出结论:大约在4500年前左右的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植小麦。

并将其加工制作成面粉,再用面粉制作各种熟食,从考古队发掘的面食制作工具不难发现,在当时人们就已经熟练并掌握了面食文化。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南北环境受气候的影响,饮食文化也大同小异,面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来自于中国的黄河流域。这个区域包括了山西省的太行山一带,和黄河西岸的中原地区(现在的河南省)以及陕西省。

这些地方的面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已经传承了3500年之久。也正因如此,山西被认为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此外,陕西的面食文化也非常丰富。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当代面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各地面食文化的大同小异和它散发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们都知道,山西的面食种类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烹饪方法和食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蒸制面食:包括馒头(如花卷、刀切馍、圆馍、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莜面栲栳、高粱面鱼、面塑、山西枣糕等。

煮制面食:包括剪刀面、刀削面、刀拨面(用两头带把的拨面刀)、一根面(游龙戏水)、拉面、龙须面、剔尖(八姑、拨鱼、拔姑)、抿八股(擦尖、擦圪蚪)、猫耳朵、饸饹、霍州饸饹、莜面顿顿、拌汤等。

烹制面食:包括炸油糕、一窝酥、甩饼、锅贴、麻花、锅魁、煮饼、孟封饼、山药粉蒸饺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面食,如稍梅(烧麦)、不烂子、河捞、焖面、饸饹、蘸片子、栲栳栳、擦尖、抿尖、拨姑儿、拨鱼儿、掐疙瘩、蘸片子、包皮面等。

山西面食的种类非常多,且各具特色。这些面食不仅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体现。

陕西人对面食的喜好程度比起山西人也毫不逊色,甚至有过往而不及。

他们喜爱面食,又善做面食,可谓是,把面食吃个轰轰烈烈,把面食做个千奇百怪。

除了耳熟能详的陕西凉皮和陕西潼关肉夹馍外,据有关数据统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光是吃到的面食就多达60种。

由此可见,他们对面食文化是多么的执着和情有独钟。

究竟什么样的面食让汉中人如此喜爱,让我们拭目以待:

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鲍鱼翅面、biang(音)biang(音)面、户县摆汤面、蒜蘸面、华县洋芋面、荞面、关中凉面、蓝田铬面、宫廷罐罐面、田庄羊肉面、韩城羊肉糊卜面、礼泉烙面、春节臊子面。

由我们外地人到当地打工,或是旅游的,经常会在馆子里点到名气较大,且适合天南海北符合大众口味的面食:

陕西凉皮、关中凉面、卤肉菠菜面、扯面、油泼面、西红柿鸡蛋面、酸汤面、刀削面、凉粉还有扁食(饺子)。

另外,还有陕西地方人喜爱的家乡地域美食:

西府干拌面、韩城大刀面、翡翠面、乾县浇汤面、安康蒸面、乾县浇汤面、旗花面、腊八面、苞谷糁面、拌汤面、三原疙瘩汤、箸头面、耀州窝窝面、耀州咸汤面、汉中梆梆面、合阳页面、猴头面、定边荞剁面。

具有陕西风味的特色面:

麟游血条面、彬州御面、澄城手撕面、大荔炉齿面、凤翔削筋面、扶风一口香、棍棍面、浆水面、户县软面、乾州驴踢子面、关中卤面、剪刀面、麻食、西府涎水面、醋粉、拨鱼、炒凉粉、浆水鱼鱼、糊涂面、绥德羊肉面、面皮瓜瓜、牛筋面和丁丁面。

陕西的面食文化流传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源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久负盛名。

面以“柔、筋、光、滑、香…”,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美食,是很地道、最有研究价值的面食文化。

说到河南的面食,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河南烩面,没错,河南烩面和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湖北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

在国内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其实,河南的面食种类繁多,烩面只是其中一种而已,那河南人到底有多爱吃面呢?一日三餐两餐面条都不为过,可见河南人对面食的喜爱程度。

除烩面外常吃的还有:

浆面条、河南卤面、郏县饸烙面、河南捞面、糊涂面、芝麻叶杂面条、新野板面、孟州炒面、开封大刀面、焖面、灌汤包、濮阳壮馍、鲤鱼焙面、油馍头、水煎包、高炉烧饼、蒸面条等。

河南又别称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诸多朝代的皇帝和能臣将士姓名永远的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中原就像它丰富多彩的面食文化一般,养育并见证了一段光辉的历史,和一个向多方位发展的崭新征程。

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又被称为燕赵之地。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

河北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蕴丰厚,历代都有所研究和创新。

提起河北的面食,来过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能略提一二。

各具千秋的是保定驴肉火烧和河间驴肉火烧、唐山饹馇、定州焖子、唐山麻糖、承德南沙饼、安国的马蹄烧饼、衡水鞋底烧饼、曲阳烧饼、邢台的油炸布袋、威县的饼卷肉除此以地域命名的面食外。

还有好吃的牛肉罩饼、棋子烧饼、缸炉烧饼、驴油烧饼、米面煎饼、鸡蛋灌饼以及家常烙饼(家常烙饼也分两种:一种是发酵后的面饼,一种是油饼。)油饼的吃法最具有特色,除了做干粮外,还可以切成饼条做各种炒饼和焖饼。

包子、饺子、糖糕、油糕、凉皮、凉面也是人民酷爱吃的面食之一。除此以外,丰富的面食文化也是让人每每提起就开始垂怜三尺。

不论是无极的东关面,大名的饸烙面、藁城的宫面、承德的拨御面、张家口的凉拌莜面、磁州的卤面、赵县的杂面汤、还是灵寿的腌肉面,个人觉得还是大邯郸的面食最具有文化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这里,是旧时赵国的都城。不仅是胡服骑射和成语典故的发源地,还拥有一个3000多年都没改过名字的地级市。

这里曾经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资源,是钢铁生产和输出的工业重地。

吸引来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源同时兼收并蓄,国内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造就和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多样式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

这座3000年未改其名字的赵王古都,面食文化也同样随着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邯郸面食看武安,武安有炒面、卤面、汤面、杂面和包皮面(红薯面夹心的面条)。

其中名气最大的要当属武安拽面、武安拉面和武安手擀面齐称为“武安面食三兄弟”。

武安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柔软细滑有嚼劲的口感,和丰富多彩的卤菜配料,而备受广大人民的喜欢。

借此一文,向诸位读友分享一下,武安面食文化简单而又独特的制作工艺,武安拽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和面:选用高筋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或保鲜膜)让其醒20-30分钟。

2.擀面:将醒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然后切成宽约1厘米的面条。

3.拽面:用手将面条拽成长短均匀的段,然后用力甩几下,待面条自然卷曲后即可下锅煮。

4.煮面:将拽好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煮熟,加入适量的盐、酱油、葱花、蒜苗、香菜、芝麻盐等调料即可。

武安拉面的制作方法,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和面:同样选用高筋面粉,将面粉放入一个大碗中搅拌,在面粉中间挖个小坑,适当的加入温水。(冬天温水、夏天凉水)、食盐、食用碱,搅拌均匀,直到面团柔软且光滑,揉至10—15分钟,将揉好的面团扣上保鲜膜放在碗里备用。

2.揉面:将醒好的面团揉成面剂子,将其均匀的分开,将分开的面团反复揉搓至表面光滑。揉成长条放至刷满油的盘子里,在面团上再次刷油,再次扣上保鲜膜醒面2个小时。

3.拉面:将醒好的面团取出来放在案板上将其压扁。再将面片切成均匀的条状,轻轻拉开,用力要均匀,否则容易断,多加练习就好了,面的粗细由自己的喜好决定。

4.煮面:锅中水开后煮2分钟,捞出来后加入高汤做汤面,或者加人喜欢口味的卤菜做卤面。

还可以过凉水后,加入喜欢的配菜调料炒香食用,总之,任意一样都特别好吃,劲道爽滑,让人回味无穷。

相比以上两种面食制作过程,武安手擀面更加简化易学,制作步骤如以下几点:

1.和面:对面的特性和品质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和挑剔,只需在放至面粉的盆里倒入适当的凉水搅拌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即可。

2.擀面:在案板上放至适当的干面粉,将醒好的面团用擀杖正反面擀开,期间要适当的撒入干面粉,防止面饼自身粘连。

3.切面:将整个面饼擀成薄薄一层,至半透明即可,将擀好的大面皮反复折叠,每次折叠在折叠面撒上适当的干面粉谨防粘连。

再将折叠好的面饼中间切开,再根据自己口味适当的下刀控制面条的粗细。将切好的面条,再次撒上干面粉防止其粘连。

4.煮面:锅中水开后,将面条放至锅里开住,再次水开时即可捞出配上自己喜爱口味的卤菜即可食用。

不论饼,还是面。河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性的面食文化魅力,在中华整个面食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留下了多彩浓重的一笔。

(本章完)

最新网址:m.bquge.cn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