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坚定真理
第528章 坚定真理
听到刘宗敏真有事,宋启明不由得腹诽,从刚才刘宗敏对待魏藻德,他已经看出来了,刘宗敏是个大老粗,说的在直白点就是个土匪。
这种人有事,不得不提放点。
“刘将军有请讲。”
“陛下命我追赃助饷。我想找个熟悉京城官场的人,宋神医父亲是明朝重臣宋乐山,自己也在明朝做官,不知可否愿意助我追赃助饷?”
“这……”
宋启明沉吟起来,表面上这是一件风光无限的好事,可根据历史记载,李自成在京城根本待不长,满人打过来后,搜刮了7000多万两白银,就逃出了北京城,而那时的北京城已经生灵涂炭,人人对李自成恨之入骨。
刘宗敏追赃助饷搞得声势浩大,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是士,农,工,商各个行业都得罪了一个遍,
所以现在帮着刘宗敏追赃,无异于是得罪天下人。等李自成走后,自己还怎么在京城待?
这件事万万不可答应。
宋启明笑着说:“刘将军,现在京城鼠疫还很严重,我从沧州讨回了治疗鼠疫的良方,恐怕难以抽身为刘将军效力。不过,向魏藻德追赃我倒是可以帮忙。”
“哦?你能怎么帮?”
“魏藻德残害忠良,有许多党羽,我可以提供给将军一个名单。”
刘宗敏抚掌大笑,说:“好,好。”
宋启明说:“我回去拟出一个名单来,然后给将军送来。”
“可以。”
宋启明拱手施礼,离开了刑部大堂。
刚走出刑部,就瞧见几个骑马的士兵腋下夹着一个女子奔来,那腋下夹着的女子正是魏藻德的女儿魏良伶。
魏良伶今年以二十有三,嫁给了京城的外戚贵族,李自成进京的第一天就把魏良伶的男人给杀了,魏良伶为了避难就躲回了娘家。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亲爹,活为了活命居然把她献给了大魔头刘宗敏。
不过魏良伶却实有几分姿色,在京城的名媛中也是排的上名的。
士兵夹着魏良伶从马上跳下来,魏良伶正好和宋启明四目相对,魏良伶一脸的恐慌,眼神中带着哀怨求助。
宋启明不由得摇头,魏良伶之前对自己颇有刁难,虽然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也罪不至此,可怜的女人啊。
要怪就怪你的亲爹吧。
宋启明回到医馆,立刻安排徒弟给京城百姓施药治疫的事,刚把事情安排下去,就有一伙官兵来到了医馆门口张贴告示。
宋启明的医馆门前开阔,来往之人颇多,非常适合张贴告示。
告示的内容是,大顺王朝宰相牛金星要大兴“文治”,举行大考,为新朝求贤纳士,考题有三《天下归仁焉》、《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医馆里的人挤在外面看告示,方茂啧啧称奇,说:“新朝大考,居然把考题都贴了出来,真是奇也。”
李洪达笑着说:“新朝新气象,如今天下颓废百业待兴,新朝皇帝这是急于招纳人才。”
方茂说:“你我都是秀才出身,这考题也不难嘛。”
李洪达说:“怎么?你想去试试?”
方茂心里还真想试试,但他现在是宋启明的徒弟,这种事情自己可不敢做主,说:“我跟随师父行医多年,颇有成就,怎么回去做官。”
张蒙沉着脸,说:“都散了,回去做自己的事情。”
店里的伙计忙回了医馆,方茂说:“师兄,你怎么看这新朝皇帝?”
“难道你们忘了师父的教诲,莫谈政事。”
方茂尴尬一笑,忙进了医馆。
李洪达说:“师兄,有些话是咱们师兄弟之间的悄悄话,没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吧。”
张蒙沉着脸说:“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难道不知尊师重道是什么!”
李洪达被怼的无话可说,也讪讪的进了医馆。
孔旭站在一旁,把这一幕看在眼里,不由得暗暗点头。然后进了后院去见宋启明,把医馆门外张贴了告示对他说了一遍。
宋启明苦笑说:“李自成这招收买人心做的不错。”
孔旭说:“依我看,不管是明朝的一众官员,还是京城里的百姓,内心对李自成这位外来者,还是都充满好感的。你看京城的商铺都照常开着,百姓也生活有序。”
“看来你还是不相信,李自成在京城待不长。”
孔旭笑着说:“先生,这点我和你的见解还真不一样。你看李自成进了京城,颇受百姓拥护,一些列举措也颇得人心。还有别看满人攻入了关内,可有吴三桂作为屏障,满人是打不进北京城的。我还听说,吴三桂的父亲就在京城,李自成已经派人去招降吴三桂。以目前的形势看,吴三桂处于腹背受敌,他也只能投降李自成。”
以当目前的形式来看,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任谁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吴三桂率大军赶来是救朱由检的,可还没到京城,北京城就被李自成攻破,朱由检也吊死在了歪脖树上。
此时的吴三桂夹在多尔衮率领的十万大军和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中间,他打不能打,退不能退。
打李自成尽忠,北京城易守难攻,即使打下了北京城,也无法把李自成的军队彻底赶出顺天府,而后满人杀到京城,他就成了瓮中之鳖。
不打李自成撤退,后路已经被满人拦截,他率兵远征,如何打得过满人的精锐之师?
所以吴三桂要想得以保存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投降李自成一起打满人,要么投降满人,合起伙来打李自成。
可满人是异族,投降外邦就要背负千古骂名。所以,吴三桂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李自成,然后联合对付满人。
但历史是有偶然性的,谁能想得到吴三桂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因为一个陈圆圆,而投降满人呢?
在这种事还没有发生之前,是谁也不会料想到的。
如果宋启明也是明朝人,他肯定和孔旭想的一样,但他是来自未来的人,知道这段偶然的历史。
所以宋启明并不是基于理性的分析,他只是在坚定,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