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平叛?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第八章 平叛?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陛下,臣觉得郎小兄弟所言有理。
倒并不是胡言乱语。”
长孙无忌忽然开口道。
此话一出。
其他人略微不解。
因为多年的共事。
他们对长孙无忌也了解颇深。
此人行事,颇显城府。
绝不会在国家大事上开玩笑。
怎么会认为如此行险之说有理?
长孙无忌此时正了正身躯。
神色颇为严肃,说道。
“若真是能如郎小兄弟所言。
擒下叛贼李艺。
或许,真能兵不血刃解决此事。
如此也能节约下诸多靡费。”
说至此处。
长孙无忌左右打量一番。
而后继续道。
“省下的诸多钱粮。
可将来反攻颉利和突利为用!”
虽然名义上是渭水之盟。
可这个被迫签订的‘城下之盟’。
在所有大唐君臣心中。
那就是不可抹去的耻辱!
大唐要想强大。
必须要解决北方的敌人。
可以说。
与这个目标相比。
李艺的叛乱,当真不值一提。
经过长孙无忌此话。
在场的其他人也回过味来。
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了钱上。
别看历史上将李二一朝。
称之为贞观之治。
实际上。
一直到贞观九年。
大唐的朝廷都没有积攒下什么钱粮。
这也与李二在大唐行使的策略有关。
隋文帝时期。
根据统计,民间人口共四千万。
而到了贞观十六年。
统计的时候,人口都只有两千万。
而在古代,人口就意味着税收。
这两千万自然不是真实的数字。
而是在隋文帝时期。
施行的乃是小户制度。
子女结婚之后,就要强制分家。
如此一来,户口就会变多。
那么相应的税收,也会增多。
可如此一来。
普通农民的负担就会增大。
比如男女老少共十个人一户。
就只用交一户的税。
同样是十个人。
如果分成三户。
那么就要交三户的税!
如果李二学隋文帝。
实行小户制度。
那么大唐的税收,自然会上一个档次。
可李二并没有这么做。
而是认下了这笔糊涂账。
实行了大户制度。
这就让民间老百姓出现很多私户。
比如十个人,只有六个人的户。
这是极不利于税收的增加。
李二认下人口这笔糊涂账。
也是相当于国家让利于民。
让经历了战乱的民间,能够休养生息。
单单这一条。
李二就担得起千古一帝的名头。
长孙无忌此时走到大殿侧面。
手中指着大唐舆图一处。
“陛下请看。”
众人将目光看向此舆图。
在郎钰看来。
这种舆图显得十分粗糙。
只是大致标示出了山川城池。
但就是这种粗糙的舆图。
也被视为权力的象征。
只有统治阶层能够拥有这种舆图。
因为日常治理,开疆拓土等。
都离不开舆图。
不仅是平民百姓,禁止私藏舆图。
就算是大唐如今的达官显贵。
也严禁私藏舆图!
否则可以谋逆论处!
“此处是豳(bin)州城。
乃是李艺想要谋逆长安的必经之路。
豳州治中赵慈皓,乃广州刺史赵怀讷之子。
对大唐素有忠义。
若是遣一得力之人。
于年前至豳州,埋伏一军。
待李艺入此城,擒其首脑。
此次叛乱,未必不会如郎小兄弟所言。
不费大批靡费,便可解决!”
跟着李二开国的这些牛人。
虽然不喜欢行险。
但绝对不怕行险!
不光是这些大臣。
就说李二本人。
也绝对是胆大包天,杀伐果断的主。
在平定王世充的时候。
就曾以五百骑,对战三万敌军!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
众人都在思索此法的可行性有多少。
郎钰也是瞪大了眼睛。
自己不过是胡说八道。
没想到这些贞观名臣,还真敢往下接!
“陛下,俺老程愿意前往豳州。
拿下李艺首级,献于帐下。”
程咬金立马抢先出战。
丝毫没有前朝武将藏拙的意思。
因为他们知道。
就算他们立下再大的功绩也不怕。
毕竟在大唐,论起功绩。
谁人能比得上当朝陛下。
要知道,在成为皇帝之前。
李二可是受封天策上将!
所以,贞观一朝的武将绝对算幸运。
因为从来没有功高盖主一说。
候君集等武将也立马拱手请战。
面对众将请战。
李二都不为所动。
而是继续看向长孙无忌。
果然。
长孙无忌笑了笑。
然后继续说道。
“诸位将军,不必争先。
若成刚才我所言之计。
必须有一事在前。”
程咬金牛眼一瞪。
“何事?”
“那就是必须让李艺相信。
我们并没有察觉他要谋反!”
长孙无忌踱步回到自己位置。
然后坐下依着凭几。
“诸位将军,能征善战。
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谓是声名远扬。”
听长孙无忌这么说。
这些武将,脸上也是显出得色。
“正因为如此。
一旦由诸位统兵前往。
定然会让李艺加以警惕。”
长孙无忌说着,又看向了李二。
“所以这次领兵带队之将。
必是平日不见于朝堂之人。”
听到长孙无忌这么说。
郎钰忽然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果然。
长孙无忌顿了顿。
然后直接开口道。
“微臣保举一人。
定可一举完成此事。”
“何人?”
“正是殿中郎钰!”
郎钰:……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